理性之困及其展望——以神话为视角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一词,源自拉丁文ratio,通常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以此别于感觉、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自柏拉图奠定理性在哲学中之基础地位始,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后,理性主义日见崭露头角,在人类物质生产及精神文化活动中取得支配地位,人类自身能力亦因此而获得长足发展。然其所带来的灾难与困境也不在少数。近现代以来非理性主义呼声日渐高涨,从中即可窥其一斑。本文从分析西方哲学史上的神话观入手,以此呈现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在人类文化生成中之交织、分化、斗争,乃至融合,并对之作出哲学上的概述与展望。
   从神话的视角来考察理性所遭遇的困境,主要基于两点考虑:(1)哲学范式的转向。即由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转向对诸具体学科的哲学探讨。(2)理性外化之结果表现为各样态的文化,内化于人性中则构成人类历史各阶段上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考察神话进而反思理性,以此将理性所遭遇之困境与文化联结起来,更能拓展哲学批判视野。
   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观来看,理性与非理性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其真实效用体现于人之对象化活动。人之对象化包含内外两个方面,即内外自然的人化(内在方面又含社会和个体的双方)。在成就“大写的人”这一面,如何使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处于动态和谐之境,使得人之对象化活动不致戕害其内外环境,亦不致贫瘠化人性本身,应为我们反思理性及文化的一大标杆。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章简要述评西方哲学史上的神话观,以此呈现思想史上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分化、斗争,乃至融合,并简要评述各神话观之得失。第二章通过阐述马克思神话观,阐明非理性因素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影响,分析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类文化心理建构之途,并初步总结神话思维与异化思维之特质。第三章则循此异化思维之逻辑(反思、批判、超越、重建),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基础,总结理性批判,阐述一种新理性之可能,并由此展望一种新的文化视角。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面临多个销售渠道的情况下,消费者逐渐将商品的信息搜集过程与购买过程分开,进行多渠道购买。其中,消费者在线下门店体验和访问产品后转到纯电商处以低价购买的行为,导致了实体零售商与纯电商之间“展厅现象”的产生。展厅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大型实体零售商的关注,以沃尔玛等为代表的零售商们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因此展厅现象是否为实体零售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实体零售商采取的那些期望提高竞
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以及自然资源减少,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已成为生产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再制造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压力、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公司利润并塑造公司形象,这使得闭环供应链管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也在逐渐趋于全球化,企业纷纷布局海外供应链使得供应链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包含无数节点的庞大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也显而易见,一旦发生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中除了物质、能量之外的第三大资源,人们收集、利用信息的需求及水平越来越高,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在企业中的采集、利用和积累过程提供了先进方便的信息平台;人们对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并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资源,而知识的利用对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引导和改善作用己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
学位
该文首先通过对中国房地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界定了房地产投资风险和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概念,明确阐述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特征、风险分类,以及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程序及其各阶段工作内容.探讨了现人房地产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了组织结构设计,分析其权责地位以及与基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出标
随着我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绩效评估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得到了很大重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以来,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任务,税务部门主要推行了岗位目标管理,但直到目前为止,目标管理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税务部门仍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估体系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多种绩效评估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绩效评估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最终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以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中心、以
学位
对连续统一体的意识,就是对时间的意识。对本文的题目做出回答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意识如何在“当下”的意识中不仅要呈现出“当下”还要呈现出上一刻的“过去”,这种“超越的过去性”如何被给予,并且与“当下”相统一?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围绕这一问题,胡塞尔经历了从批判他人到批判自己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他对意识活动,特别是回忆,认识上的突破,即,对其双重结构的发现。只有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之上,才能解
学位
《文子》以道观人,基于道而论人性,把“人性本来如何”与“人性应该如何”两个问题置于解释的循环之中,凸显人性论“规范”的意味。《文子》论人性的重心是要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具体的“君—臣—民”三层结构的政治场景中,追索使人之本性得到合宜地展开的方法。其所谓“合宜”,包含着一种开放的人性观,《文子》认为人性之本相原来就不排斥合宜的智情欲,因此之故,“养生”和“虚心”就成为“修身”不可或缺的两面。因应着
学位
正义是城市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价值所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形势下,城市扩张和更新如火如荼。城市人群聚集、关系复杂,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市民权利实现不足;阶级结构与居住空间分异相勾连;身份认同难以建立;社会公共品分配不均衡……建立公平正义的城市社会是现实所需,旨在建立新型城市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机制,提高城市生活水平与人的幸福指数。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
学位
《老子》“无为而治”之治道思想可谓中国传统治道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当从现实层面与逻辑层面对此治道思想进行探源,笔者发现《老子》文本中原有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一概念之于“无为而治”治道思想的原点性意义。通过对此治道原点的分析,可知老子是站在“圣人”与“百姓”之外的第三方客观立场,通过树立理想“圣人”形象来警示、告诫、限制并指引现世中那些“有为”、“妄为”之君王,故《老子》之治道思想
学位
功能问题是事关逻辑能否被人们正确认知、深刻理解和高效使用的重要问题,对逻辑功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已对逻辑功能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已经形成了诸多功能理论。但是,基于文化的视角,对“逻辑在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思维和行为过程中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它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因而表现出了哪些功能?”以及“逻辑究竟对人的精神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具有哪些精神性功能?”等问题研究的还相对偏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