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列车由于其安全、高速、准点、节能、环保、运量大的优点成为人们长途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20世纪晚期,以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和德国ICE为代表的世界一流高速列车纷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各自为自己的国家树立了良好的科技与文化形象,其成功发展经验显示:客车提速是技术前提,安全运行是首要任务,而设施设计的优良则是市场保障。我国铁路在提高行车速度和保证旅客安全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改善列车乘坐环境,以优良配套设施和人性化服务提高客车乘坐环境和舒适度,以不断完善的客车设施吸引大量旅客。并在市场竞争和设施研发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系列化的设计体系,为列车产品升级提供可靠经验和依据,促成设施研发走上品质国际化和制造国产化的良性循环。随着旅客对交通工具乘坐舒适度的要求日渐上升,乘坐舒适度开始成为影响高速列车设计和保障客运市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能都在快速提升,但对客车乘坐舒适度的评价,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模式,我国现阶段从车厢的振动、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压力波、空气品质6个方面确立了舒适度设计标准,而对影响舒适度的其它方面,如空间环境、设施功能、服务效率等因素尚未系统研究,因此客车还不能完全满足旅客对乘坐舒适的要求。而目前国内对舒适度研究仍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探索,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需求,对舒适度的概念和本质的研究也十分匮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围绕以下5个问题展开研究:(1)舒适度研究对象与现实意义;(2)旅客评价的心理过程和一般规律;(3)影响舒适度评价的因素;(4)舒适度影响因子及其权重模型的建立、结果验证与指导意义;(5)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对影响舒适度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和设计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吸收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高速列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从乘坐舒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铁路客车的发展趋势、舒适度提升的背景、原因、现状及其意义。借鉴国外铁路客车舒适度提升的经验,在研究高速列车设施与车厢环境的基础上,辨析了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的概念和研究的本质,认识了舒适度评价的来源是旅客的主观感受。提出了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综合舒适度的定义。通过对舒适度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纵向比较和对国内外舒适设计现状及影响因素横向比较,寻找到以往研究的不足和缺憾,提出“满足需求”和“营造空间”两条新的理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目前舒适度研究的方法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在充分阅读、分析文献和理论推演的基础上,以舒适度影响因素的主要变量为研究主线,深入寻找了旅客需求、空间设计与乘坐舒适的相关性和密切性。并提出舒适度调查问卷的初步设想。问卷设计基于人体心理和生理的主观感受以及车厢物理状况的考察,围绕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综合评价而展开。通过专家访谈和先后4次试调查、6组焦点小组访谈的综合结果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双项验证和修正,最终制订了舒适度调查正式问卷,然后在北京-四方区间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对745位旅客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根据此次调查实验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对舒适度影响因素进行降维,然后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了舒适度影响因子的权重的降序排列为:物理刺激、椅背曲面、就餐需求、情绪刺激、休息需求、其他需求、认知刺激、行为刺激、座椅尺寸、辅助功能、娱乐需求、空间需求。并对结果进行实车分析验证,得出模型评价结果与实车验证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根据模型评价结果和旅客主观感觉,针对影响舒适度评价因素提出了列车设计改进建议:1.优化座椅设计;2.改进车厢空间布局;3.完善座椅周边服务设施;4.丰富灯光照明模式。最后在研究展望中提出了客车车厢创新氛围设计模式和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列车设计和改进车辆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