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患者分流机制研究——以中方县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根本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目标,本文所研究的患者分流便是其中之一。新农合想要实现的是患者分流逻辑从取决于经济能力转变为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以达到合理分流。   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农民患者的现实分流逻辑没有转变为疾病严重程度,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和前人的研究,本文建立了一个新农合制度下农民患者分流机制的模型图,此模型是新农合制度、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三者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层面的复合体,笔者认为这三者自身的特征以及相互作用造就了现实的患者分流。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湖南省中方县为例,从新农合制度、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三个维度对新农合制度下患者分流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得以下发现:(1)新农合实施以来,在意识和认知上,农民患者分流的逻辑基本实现了由取决于经济能力向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转变,但由于新农合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严等原因,医疗机构能够规避制度规定从事不规范诊疗行为,参合农民没有得到真正实惠,致使农民患者的现实分流逻辑没有转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不但没有增多,反而有减少的趋势,经济能力仍然是制约农民选择就医机构的重要因素。(2)我国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各级医疗机构没有各司其职,这制约着农民患者的合理分流。(3)患者分流与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有关,求利性的诊疗行为使患者分流依赖于经济能力,公益性的诊疗行为使患者分流依赖于疾病严重程度。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具有显著的求利性,这也制约着农民患者的合理分流。(4)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农民患者分流没有显著影响,就社会经济水平而言,其对患感冒之类的小病和中等程度疾病人群的分流影响不明显,但当患重大疾病时,经济能力是影响患者分流的主要因素。   患者合理分流有利于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患者得到有效的、经济的治疗,使每一份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新农合政策应不断完善其各项制度,并联合医疗机构和农民,发挥分流机制对患者分流的导向作用,使患者分流逻辑真正实现向疾病严重程度转变,最终解决农村居民就医难的问题。
其他文献
当前城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不断地影响着城乡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日常行动。城镇化是形塑当下农民行动的重要社会情境,农民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和要求进行丰富多彩的城镇
随着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增多,日益呼求良好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国际非政府机构因其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而成为国内现今服务外包的考虑对象。但国际非政府机构常具有宗教背景,特别
西方城市社会学中的经典假设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网络会发生巨大的变迁,初级关系的重要性日趋下降,次级关系逐渐成为社会网络的主导,网络的异质性和达高性随之提高。
在处理志愿者问题时,把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全盘移植到奥运会的组织中,是一个捷径,也是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北大一共有13605人正式提交了做奥运志愿者的申请,如果去掉毕业年级,这个数字超过了在校生的一半。”韩流说:“这也达到了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申请人争取占到在校生50%的要求。”从2006年底,担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以来,组织奥运会志愿者,就成了韩流最重要的工作。  3月31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