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抑郁症和昼夜节律异常有密切关系,常常被研究的昼夜节律包括行为方面(如睡眠—觉醒)、体温及内分泌(如松果体素、皮质醇)。本课题把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3例抑郁病人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的唾液松果体素、5-羟色胺、皮质醇及睾丸激素水平。抑郁病人接受了6周氟西汀(20mg/天)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一天多个时间点采集了唾液,对获得的系列数据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曲线拟合。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这四种物质的昼夜节律在氟西汀治疗后的变化及该节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1.松果体素是躯体昼夜节律的预报因子,抑郁病人使用氟西汀治疗对该节律的影响还不清楚。松果体素的节律用基线余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没有发现抑郁病人唾液松果体素昼夜节律与匹配的正常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松果体素趋向降低。治疗前后松果体素节律振幅的改变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正相关,这种相关在治疗6周时明显(R=0.775 P=0.024),在治疗4周时没有显著性(R=0.174 P=0.679)。这些结果提示氟西汀治疗前后振幅差有可能帮助预测该药物在重性抑郁病人的治疗效果。2.5-羟色胺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过程中有重要地位。已经有许多研究报告全血、血小板及唾液中的5-羟色胺存在昼夜节律,但重性抑郁病人的5-羟色胺昼夜节律如何还不太清楚。本研究结果是:唾液5-羟色胺浓度为0.32ng/ml至9.62ng/ml。对每个受检者一天内的5-羟色胺浓度用多谐波余弦模型拟合,91%的抑郁病人和92%的健康对照符合该模型。抑郁病人治疗后的5-羟色胺波幅比治疗前增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5-羟色胺振幅的差与抑郁自评量表第6周时的减分率呈正相关(R=0.80 P=0.016)。中位值、峰值时相、谐波数以及曲线下面积在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病人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显示重性抑郁病人唾液5-HT存在明显昼夜节律,这种节律在服药前或服用氟西汀后一样存在。服药后唾液5-羟色胺昼夜节律振幅的增加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异常是抑郁病人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其中皮质醇昼夜节律和抑郁有密切关系,多个研究探讨了皮质醇昼夜节律在使用传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变化。本研究调查了门诊重性抑郁病人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治疗前后唾液的皮质醇节律,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做了比较。结果显示,重性抑郁病人唾液皮质醇在治疗前后都存在明显昼夜节律,治疗后抑郁病人和正常对照的峰值时相要集中一些。抑郁病人和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皮质醇节律无显著差异。治疗效果与皮质醇的昼夜节律未发现明显相关。把皮质醇节律和松果体素节律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正常对照组皮质醇的中位值(mesor)与松果体素的峰值水平(peak levels)呈正相关(R=0.639 P=0.047 n=10);皮质醇振幅与松果体素基线水平呈负相关(R=-0.726 P=0.017 n=10)。在抑郁病人没有发现类似相关。4.睾丸激素分泌改变和抑郁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很少有研究从昼夜节律角度探讨睾丸激素分泌在抑郁病人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本研究用多谐波余弦模型对睾丸激素昼夜节律进行了拟合。发现重性抑郁病人唾液睾丸激素存在明显昼夜节律,抑郁病人无论是作为一组或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其唾液睾丸激素昼夜节律各参数与匹配的正常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标准剂量氟西汀治疗后抑郁病人的次昼夜该节律周期明显缩短。治疗后抑郁病人的峰值时相更加集中。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对睾丸激素节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