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寝,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为了揭开秦始皇陵墓的奥秘,考古工作者从60年代初就开始对陵园进行科学的钻探和调查,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寝,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为了揭开秦始皇陵墓的奥秘,考古工作者从60年代初就开始对陵园进行科学的钻探和调查,对兵马俑的人文、社会、政治等社会科学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对兵马俑的烧制过程、烧制温度和烧制气氛等科技问题也做了研究。对于2000年后出土的K0006、K0007号坑陶俑、兵马俑博物馆前出土的日用陶器和秦始皇陵园内城南墙瓦片的一些方面研究较少。本论文选取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出土的日用陶器、秦始皇陵园内城南墙瓦片和秦陵附近的粘土,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量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将测量数据进行判别分析,从而确定陶器和瓦片与秦陵附近粘土的关系;选取了秦始皇陵三号坑兵马俑、K0006、K0007号坑陶俑进行物理性能测试,观测陶器的致密程度;用X射线衍射(XRD)仪对兵马俑和石铠甲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判断各个兵马俑样品和石铠甲所含的物质;最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兵马俑和石铠甲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陶器样品和大多数秦始皇陵园内城南墙瓦片样品的原料来源相近。可能取自鱼池沟底、戏水河、五岭遗址和山任村。
(2)兵马俑样品的主要物相基本相同,和秦陵附近粘土的物相也相似。说明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可能是就地取材。根据物理性能分析,三号坑、K0006号坑兵马俑样品的空隙率和吸水率比K0007号坑的均匀。兵马俑样品的主要矿物是:石英、斜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石铠甲的主要矿物是石灰石。
(3)兵马俑样品的显微结构表明:兵马俑样品的表面形貌相似,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孔洞,结构比较疏松,烧结程度稍低,没有明显的玻璃相和分相。在对石铠甲样品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到样品颗粒比较均匀,几乎没有气孔,结构比较紧密。
其他文献
新立煤矿44006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回采工艺为炮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一台SGW-150刮板输送机,下顺槽采用一台SGW-40T刮板输送机和四台SPJ-800皮带运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光催化技术可以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的电能或者化学能量,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降解水或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光解水制备氢气。因此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和清洁能源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催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光催化剂的制取,目前被发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物质主要有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等半导体。为了进一步拓展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以便进
曹鹏程,1959年12月出生,新化县温塘镇共升村人,大专文化,采矿工程师。2007年至今担任新化县温塘镇共升煤矿法人代表,矿长。
Cao Pengcheng, born in December 1959, Wenhua
想象作文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在学生看来,想象作文好写。的确,完成一篇想象作文不难,但要写好想象作文,却有一定的难度。一、想象的内容
研究纳米粒子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输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粗粒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形状和带电量的纳米粒子与电负性的囊泡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纳米粒子可以诱导囊泡发生塌缩和出芽。纳米粒子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促进囊泡分层,促使囊泡进一步塌缩。我们分析了纳米粒子和磷脂双层的分布,发现椭球形粒子使磷脂更靠近囊泡质心。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囊泡的塌缩动力学,发现适当的纳米粒子数目,可以导致囊
量子密钥分配是量子力学和密码学结合的产物,可以实现用户间通过量子态来传输信息的目的,因其具有无条件安全性的先天优势,在军事、商业、外交等信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声源跟踪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方法越来越多,精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声源跟踪技术成为了服务机器人的一项基本技能.系统采用微软推出的Kinect传感器捕捉并处理声音信息,将Kinect与机器人相结合,实现对声源目标的先定位、后跟踪功能.本文在Visual Studio2010环境下驱动Kinect完成了对声音信号的采集和分析.经实验验证,本系统能实现对声源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功能.
2154年,地球资源即将耗尽,“阿凡达”计划启动,地球人进入潘多拉星球采矿,并与当地土著纳威人展开大战……幸好这只是热播电影《阿凡达》的情节,人类还不用为资源发愁。尽管
贵州省地矿局一○二地质大队是一支集地质矿产勘查、矿业开发、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勘查与施工、地质测绘、勘查工程施工、矿产
近年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Frist-principle或ab initio)计算方法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半个世纪高速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