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蛇信仰属于普通民众的祠神信仰。从上古时期的蛇图腾崇拜直至今天一些地区的蛇信仰,历时久远,极大的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宋之前,蛇信仰与龙信仰之间联系紧密,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宋代是蛇信仰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笔记小说中,记载有许多蛇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宋人眼中的蛇形象以及宋人观念里的蛇信仰。一、宋人眼中的蛇有大小、颜色、形态的不同,表现出宋人神秘莫测的天道自然观。二、宋人蛇信仰中有人蛇的互化形态,呈现出对蛇既崇拜又恐惧的心理。三、宋人的意识之中,蛇又有善恶之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两种不同影响:福者可兴云雨、助航行、行孝道、惩恶扬善;祸者可产生自然灾害、疾病以及杀人祭鬼等。宋人对福祸并行之蛇的态度,体现了其趋利避害的信仰特色。宋朝蛇信仰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蛇祠庙遍布南北:北方地区包括京畿路,京西南路,京东西路,河北西路,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南方地区包括广南东、西路,江南东、西路,两浙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梓州路,夔州路及福建路地区。宋代蛇信仰的发达还体现在朝廷对祠庙的赐额和对庙神的赐封上,政府的认可使得相当部分的蛇祠庙开始走进国家祠典,成为正祠。尤其是江南西路吴城山龙祠多次受到朝廷的赐额,成为代表性的蛇祠庙。宋代笔记小说中,寺院道观神祠之蛇记载亦较为常见,体现出宋代蛇信仰与佛道等宗教信仰交融并存的特色。一则,笔记小说的蛇故事中,经常出现蛇作为他神精魂而出现的场景,同时在制蛇的场景中亦会出现僧道的身影。再则,蛇祠庙往往与寺院道观毗邻而建,有甚者就建在寺院之中,并不独立成祠。宋代民间蛇信仰发达,蛇的职能不断扩大,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然而在宋代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蛇信仰模式和信仰祠庙,这与宋代南北迥异的自然环境、社会各基层对蛇信仰的不同态度和民间信仰的区域特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