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直接灸与间接灸法刺激模型大鼠肝俞穴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以及IL-2含量的变化,探讨灸法对肝癌癌前病变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分组与模型建立:将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肝癌模型组(15只)、直接灸1组(15只)、直接灸2组(15只)以及隔姜灸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法逐步诱导HCC癌前病变模型,为期10周;直接灸1组、直接灸2组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直接灸“肝俞”穴3壮/穴、6壮/穴干预,隔日1次;隔姜灸组造模开始的同时运用“肝俞”隔姜灸法进行干预,3壮/穴,隔日1次;空白组不做任何治疗。2.指标检测: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8+含量以及NK细胞含量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2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变化:在病理改变方面,模型组中央静脉偏离或缺如,肝索排列紊乱甚至消失,肝血窦狭窄,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有结节形成,细胞大小不均,细胞核深染,异型性高,出现巨核瘤细胞;艾灸各干预组光镜下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低,有的可见脂肪变性,细胞炎症,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改善。2.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变化:(1)与空白组比,模型组CD3+T、CD4+T细胞含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直接灸1组CD3+T、CD4+T细胞含量升高(P<0.05,P<0.01),直接灸2组CD3+T、 CD4+T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1),隔姜灸组CD4+T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1), CD3+T细胞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干预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空白组比,模型组CD8+T细胞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直接灸1、2组和隔姜灸组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1,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空白组比,模型组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经艾灸干预后三组的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P<0.01,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与空白组比,模型组、直接灸1组、隔姜灸组NK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1,p<0.05);与模型组比,直接灸1、2组和隔姜灸组NK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p<0.01),其中以直接灸2组的降幅最大;与直接灸1组比较,直接灸2组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血清中IL-2表达变化: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IL-2表达显著降低(P<0.01),直接灸1组和隔姜灸组大鼠IL-2降低(P<0.05,P<0.05);与模型组比,直接灸1、2组和隔姜灸组IL-2血清中的表达有差异(P<0.05,P<0.01,P<0.05);三组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1.直接灸和隔姜灸对肝癌癌前病变病理形态学变化均有改善作用,但两种灸法对其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2.直接灸和隔姜灸肝俞穴均可以提高CD3+、CD4+T细胞含量,下调细胞毒性CD8+T细胞含量,使CD4+、CD8+比值趋于正常范围,调节免疫状态,提高抗肿瘤的免疫功能。3.HCC癌前病变模型大鼠NK细胞含量升高,说明其存在抗肿瘤的自然免疫应答,提高自然免疫应答的充分性可能是直接灸和隔姜灸起效的机制之一。4.HCC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血清IL-2含量下降,直接灸和隔姜灸肝俞穴有上调IL-2含量的作用,提示提高IL-2的含量可能是直接灸和隔姜灸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综上所述,灸法干预肝癌癌前病变是有效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D3+、 CD4+T、CD8+T、NK细胞以及IL-2的含量,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监视,缓解其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