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京城郊典型林分麻栎、杉木、毛竹、马尾松的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日尺度和小时尺度对4种林分枯落物的含水率进行了连续观测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水文效应的特征。结果表明:(1)室内饱和浸水试验得出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速度(mm/h)均随浸水时间(h)的推移而减少,两者符合Power型函数(y=atb)的拟合(持水速度为y,浸泡时间为t),而持水率(%)随浸水时间(h)的推移而增加,两者符合S型函数(y=ea+b/t)方程拟合(持水率为y,浸泡时间为t);从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来看,麻栎林>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在单次降雨后,建立以小时为尺度的枯落物含水率失水过程模型,模型拟合较好,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4种林分的枯落物含水率在降雨过后,迅速下降,在3-5d以后,随着湿度的增大,温度的降低,枯落物含水率有所升高,基本上是白天降低,夜间升高,达到动态平衡时期。(2)自然条件下,枯落物的含水率不仅受森林类型等影响,还与外界气象因子、土壤含水率等因素有关。枯落物含水率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麻栎林(33.46%)、毛竹林(31.40%)、马尾松林(29.17%)和杉木林(24.88%);而枯落物蓄水量均值最大的则是麻栎林(6.04t/hm2)、毛竹林(4.14 t/hm2)、杉木林(2.44 t/hm2)、马尾松林(1.13 t/hm2)。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含水率最高,而落叶阔叶林枯落物蓄水量最大。(3)不同季节各林分的枯落物含水率与相对湿度、土壤含水率、太阳辐射、风速、温度等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太阳辐射、风速、温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土壤含水率、空气相对湿度间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建立4种林分枯落物含水率与环境因子间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决定系数较高,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且阔叶林枯落物含水率的拟合效果要好于针叶林。(4)降水可明显增加枯落物含水率,但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枯落物含水率的变化分为降雨补给期、失水消退期和动态平衡期。在降雨补给期,枯落物含水率随降雨增加而升高,符合线性增长模型;在失水消退期,枯落物含水率随时间缓慢降低,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在动态平衡期,枯落物含水率随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上下波动,本研究构建了适于枯落物实时含水率模型,相关系数0.9426,较为精准的模拟了枯落物含水率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