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相关论文
佛日契嵩(1007--1072),字仲灵,号潜子,藤县(今广西藤县)人,年十四出家,得法于云门洞山晓聪禅师,学贯佛儒,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宋初......
排辟异端本是孟子在唐宋能够成功升格的重要原因,但鲜被注意的是,李觏曾因排佛而非孟。李觏的非孟言论集中在其《常语》之中,而撰......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有两大来源,一是印度佛典中有关劝孝的经典依据,一是中国本土儒家经典中的有关论述,中国佛教学者针对中土对佛......
契嵩(公元1007-1072年)是北宋倡导儒释融合学说的代表人物,也是继三国牟融之后,第二个名动朝野的广西籍高僧.他的思想,对于以后禅......
本文研究的学术目标,旨在通过考定北宋云门宗禅僧契嵩(1007-1072)所撰述的《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定祖图》和《传法正宗论》三书......
“中庸”是儒家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之原则,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和境界。中庸思想从汉代开始一直到唐代以......
释契嵩是北宋时期有着重要影响的佛教界代表人物,其诗文集《镡津文集》在绍兴四年(1134)经释怀悟辑录成书.今国家图书馆所藏《镡津......
由唐入宋,重建成圣工夫成为儒家主要问题,旧有的《中庸》诠释范式已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李翱作《复性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回应......
孝道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和佛教都主张“孝”,但两家关于孝的思想理解存有巨大分歧。北宋僧人契嵩为了进......
契嵩曾自编《嘉祐集》《治平集》,然二集编纂时间不详,其内容在陈舜俞、释怀悟描述中则相反。契嵩曾寄王存《答王正仲秘书书》,中......
北宋仁宗时期,随着古文运动的高涨,"尊韩斥佛"思想也随之达到高潮。为了抑制时人对佛教的攻击,契嵩举起"非韩"大旗,力图护教。对韩愈的......
韩愈因为提倡古文、高唱儒道、排辟佛老而见重于世,其地位甚至一度有超越孟子之势。北宋中前期,僧人契嵩以非韩为策略来阻遏古文运动......
宋代佛门大德自主推进的儒释互动,有两个基本支撑点:一是认为佛教主要用于治心,坚持佛教之道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心性论具有优越性;二是......
运用文献史料,高度评价了契嵩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与调和佛儒关系上的贡献和地位。分析认为,宋初儒者排佛思潮高涨,佛家对此往往采取规避......
契嵩对儒释关系的调和可以用“儒释一贯”予以概括。其基本的论证理路表现为借助儒家圣人经典之权威来为自己代言,阐明佛教思想理论......
《镡津文集》是北宋著名僧人契嵩的别集,自问世以来,其祖本、元刊本残本、明弘治本、清代等刻本相继流传。祝尚书先生虽于《宋人别......
契嵩的《非韩》《辅教篇》《中庸解》是其捍卫佛教生存的护法代表作。《非韩》彻底确立了契嵩在北宋学界儒僧的崇高地位,更是其儒......
契嵩禅师所处的宋仁宗明道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们多是仰慕韩愈等中唐时期的文豪,一直推崇儒学,排斥外来的佛教。契嵩禅师面对这种......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建城历史的岭南名城,汉代以来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佛教在岭南地区最早的传播......
中唐以后直至宋初,佛教在士人知识分子的揭露批判声中,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
当北宋“尊韩排佛”浪潮被以欧阳修为核心的古文创作群体推至巅峰之时,契嵩选择了以古文“非韩护法”策略,代表了当时韩愈批判的最强......
北宋云门宗禅僧契嵩撰著《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定祖图》和《传法正宗论》三书,构建新的禅宗谱系说,力图为禅宗重构历史的正统性与......
契嵩是北宋著名的佛学家、文学家以及史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但因文献资料大多不慎遗失,今人多从《镡津文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儒佛论争是宋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两派思想的交锋主要通过“文战”的方式呈现。契嵩采用“以文护法”对抗儒生“以文排佛”,“道”是......
契嵩在北宋儒家士大夫的排佛的思想浪潮中,融合儒、佛的的孝道思想以及北宋以前的僧俗护教孝道理论,“以儒释佛”,“以佛摄儒”,会......
北宋儒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儒者对佛教的抗拒,再加上佛教自身的诸多因缘,规约了明教大师契嵩所倡导的"儒佛一贯"说的内在的逻辑理路......
针对朝野上下日益高涨的排佛、反佛浪潮,契嵩作《辅教篇》,阐明儒释一贯的主张,捍卫佛教。在《辅教篇》一书中,契嵩分别从社会功能的一......
以僧人为主导、以山寺为游憩地的《山游唱和诗》,发生在北宋中期的钱塘,呈现出与汴京以官员为主导、以朝市为日常生活区的唱和完全......
儒家的孝道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价值,佛教要在中国立足和发展,就必须面对儒家孝道至上主义对佛教的质疑。在历代的争论中,佛......
汉语佛教可以分为汉译佛教与本土化的汉语佛教。早期汉译佛教经典中有大量关于孝道的思想文献。由汉译佛教代表性经典中存在的孝道......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契嵩,北宋杰出禅僧,中国禅宗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人物,属云门下四世。契嵩的《辅教编》集中体现了其佛学思想及关于儒佛异同的见解。......
在唐末宋初道统论和辟佛论兴起之际,兼治三教的契嵩通过阐发《洪范》皇极论与《中庸》未发已发说,提出"《洪范》与《中庸》相为表......
以佛日契嵩《辅教篇·孝论》为中心,从契嵩的生平、历史背景、佛教孝道观的演变、对契嵩孝道观的分析和《孝论》的历史价值等方面......
当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时候,佛教就面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挑战。中国佛教徒从理论和实践的两方面作了积极的回应,(1)翻译相关的......
北宋初年,在儒者排佛背景下,出于护法需要,契嵩"拟儒《孝经》"撰写了《孝论》,力陈孝、戒的同一性,同时强调佛教之孝"特为深远"。......
契嵩思想的主流是援儒入佛,而非佛学儒化。他认为,作为出世间教,佛教也有教辅之效。另外,他对中庸和孝道的个性化诠释,以及他在《......
融儒入佛是宋代佛教发展的突出特征,在儒释融合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孝僧"契嵩,其所著22卷《镡津文集》便是体现儒释融合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