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高速增长模式,严格高于同期的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性已成为共识。地方政府具有将风险外溢的动机、条件及软约束因素,而与之具有紧密资金往来的银行则成为风险外溢的主要承接主体。本文从银行信贷的风险控制角度出发,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如何将风险外溢到银行,尤其是其传导机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从实证层面说明外溢的方向和程度,以及相应的约束因素;进而提出银行信贷的风险控制的相关机制创新。首先,研究基础准备。梳理风险外溢相关的基础理论、概念以及文献回顾。贷款主体收不回借款大多因为贷款主体对借款主体缺乏足够的信息,借款主体掌握的信息多,而贷款主体掌握的信息少,即存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借款主体有可能将风险外溢到贷款主体。为分析和挖掘其背后的问题,借鉴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为解决该问题的存在,借鉴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归纳研究启示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另外,有限承诺、风险转嫁、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理解并提出相应的假说,清晰明确风险外溢的过程。其次,从理论层面研究传导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信贷的关联和风险外溢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再次,从实证层面研究传导机制,利用空间计量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信贷风险外溢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对风险外溢的传导机制、研究方法和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依照本文研究目的进行归纳整理,发现目前大多以大银行为风险外溢的研究主体,而以各地区的银行系统为研究主体的较少,且较少关注于资金的流动性这一风险传导载体,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突破点。(2)以地方政府与银行间的特殊关系作为研究起点,分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及分税制改革三个阶段进行阐述,说明二者的关系变化过程,发现二者总体上存在复杂的隶属关系,政府在博弈中总处于优势地位;基于此,分析二者的借贷需求,并将地方债务与银行信贷的内在关联进行说明;重点在于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信贷风险传导的理论机制,包括风险传导的动机、条件及约束因素等,为实证研究提供基础。(3)选取反映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作为被解释变量,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并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的分析;在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资产的流动性方面,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种作用还会传导到具有关联的其它地区银行;在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负债的流动性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也对银行负债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但这种作用在地区间的作用并不明显。总体上,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将风险外溢到银行的问题,并且将这种风险外溢的约束性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投资拉动率、上级支出监管、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存款,均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的风险外溢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支出挤占和税收收入强度也显著地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负债的流动性的风险外溢。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进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机制创新,主要从规范地方政府与银行间的关系入手,配套以完善银行的贷款配额制度、建立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资金的追讨机制、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运用的监管等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