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语境下北岛的散文创作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岛怀着对自由言说的向往移居海外,由此踏上了近二十年的流亡之路。以北岛离开大陆为界线,他的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诗歌创作为主,后期则是在诗歌写作的同时也开始了散文创作。北岛的散文是在独特的流亡语境下产生的,身在异乡的北岛以散文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出特殊的漂泊经历、广泛的人物交往和独特的人生感悟,由此赋予了其散文全新的精神风貌。本论文立足于北岛目前出版的所有散文集,并将其流亡中的散文创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活动进行探索分析,共五章内容。第一章探讨北岛自我放逐式的流亡以及这种放逐对于创作的意义,同时对其散文创作作出比较完整的概述。第二章从宏观上分析北岛散文的内在精神结构——“流亡”与“回归”。在北岛这里,“流亡”有两重含义,一个是肉体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前者是指个人的肉体与祖国分离,成为永恒的漂泊者;后者是指精神的无处安放,既包括前期隐喻层面上的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逃离,也包括后期当流亡从象征层面上升为命运之后在散文中表现出的精神的巨大空虚。如果说对于“流亡”的书写是远行,那么对于记忆的书写则是“回归”,而北岛散文中的“回归”则是童年经验,这集中体现在《城门开》一书中,北岛在对童年记忆的书写中构建起流亡途中的精神家园。第三章重点分析北岛散文的精神特质。精神常被视作是散文活的灵魂。相比于前期诗歌中强烈的个性精神,北岛散文中的情感浓度降低了,但却呈现出一些新的精神特质。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精神有了新的领悟,这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散文写作;其次是诗性精神的渗透,散文中所描写的诗人和诗歌翻译都折射出了一种八十年代的诗歌精神;最后是对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准确把握。三者共同凝结成北岛散文坚实的内核。第四章分析北岛在散文创作中的坚守。北岛试图用散文来思考流亡作家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流亡途中精神的空虚、身份的焦虑在对母语写作的忠诚中得到了慰藉;同时在散文创作中,北岛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诗人身份,他在《时间的玫瑰》中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文体,试图将诗歌与散文的界限彻底打破,用散文来阐释诗歌的翻译,同时也呈现出了自己的翻译观。第五章是探讨分析北岛散文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首先从北岛自身的创作生涯中来考察其阶段性散文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将其放置在流亡作家的创作群体中,看北岛的创作是如何超越时空限制而与那些伟大的作家产生共鸣的;然后从中国二十世纪以来的百年散文体系中,看北岛是如何继承前人的成果并加以创新的。最后,对北岛散文作出总体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汽车行业也保持了较强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但随着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资本市场管理越来越规范化,汽车产业高利润的时代
基于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ZD-mesher软件,对NURBS表达的自由曲面,分别采用映射法和映射-拟桁架法进行网格划分,得到两种形式的曲面网格.对这两种自由曲面网格
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诗歌样式,以吟咏风土为主要内容,题材自由且多样化,在“咏风俗”、“歌民情”中,始终与百姓生活保持密切关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无量寿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的重要经典,具有很高的宗教价值。因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故而本文站在文学视野之上,以曹魏康僧铠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为底本,以夏莲居
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活动,是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战线守正创新、担当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宣传思想队伍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基层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少数
报纸
于社会政治而言,魏晋无疑是一个乱世,但同时也是一个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时代。此时期的文学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后世文人接受魏晋诗歌的历程中,他们一方面推动了
《松雪斋集》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赵孟頫的文集。该文集并未在赵孟頫生前得以刊行,而是由其子赵雍重新编类,由沈伯玉校正并增以《外集》刊行,后人才得以欣赏到他的诗文,
设计一种基于主题发布订阅机制的中间件。发布/订阅机制能够提供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异步通信模式,能使通信的各个参与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解耦,能很好地满足大规模分布式系统
在"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的今天,深入认识吐鲁番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做主旨演讲中明确
报纸
人物评论在汉朝以前就出现了,用于统治者选用人才,最初被称为“人物品评”或“品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按“品第”划分人才。发展最盛是在魏晋南北朝,学术界的研究的重心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