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锚地是支撑港口正常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港口功能的发挥以及船舶作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发展黄金水道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长江沿江经济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随着长江沿岸港口的跨越式发展,“大港口小锚地”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锚地已远远不能满足港口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内河中有限的水域资源,合理地进行锚地设置和规划,成为解决港口发展难题的关键环节。目前,针对内河锚地设置的研究较少,行业内相关规范和标准对锚地水域的划定也只是一些定性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定量的标准。在实际当中进行锚地设置时,更多的是依靠专家主观经验对锚地水域进行确定,锚地选址是否合理,锚地容量的核定是否能够满足船舶锚泊需求,均缺乏科学的定量的分析和验证。这也导致内河中一些锚地水域存在着安全隐患较大、船舶进港航行距离较远和锚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象。为了科学地利用内河水域资源进行锚地设置,本文以内河锚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锚地设置过程中选址和容量这两个关键要素的研究,为内河锚地设置提供理论方法和依据。在研究锚地选址问题时,首先确定了选址时需要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两个优化目标。通过对内河锚地水域风险因子的识别以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内河锚地水域风险评价模型。然后,引入物流领域运用较为成熟的CFLP模型,结合内河锚地选址问题的特点,建立了具有约束条件并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多目标优化内河锚地选址模型。最后,利用启发式遗传算法对选址模型进行求解并介绍具体求解流程。在研究内河锚地容量时,分为锚地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两方面进行研究工作。首先,基于港口锚地面积以及单船锚泊面积建立内河锚地静态容量计算模型。然后,基于排队论的思想建立“船舶锚泊排队系统”,通过对不同稳态概率下的排队队长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内河锚地动态容量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两种锚地容量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合理确定所设置锚地的容量大小。为了验证所建立的锚地选址模型和锚地容量计算模型的适用性,本文选取九江港为案例港口,对模型所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代入模型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了案例港口的最优锚地选址方案和最佳锚地容量,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