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重力式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等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主动土压力作为挡土墙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轻量土作为一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等优点,应用于路基工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路面沉降,也可以有效减小挡墙土压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目前对于轻量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探究轻量土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物理特性,而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重力式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等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主动土压力作为挡土墙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轻量土作为一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等优点,应用于路基工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路面沉降,也可以有效减小挡墙土压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目前对于轻量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探究轻量土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物理特性,而对于轻量土模型试验和主动土压力特性的研究仍较为少见。鉴于抗剪强度参数对主动土压力计算的重要性,开展相关直剪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室外大比尺模型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研究普通重塑黄土和轻量土在不同加卸载条件以及不同挡墙位移时的土压力分布规律。另一方面,通过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推导适用于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具体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通过轻量土作为墙后填土时的模型试验,发现轻量土在养护期间的竖向土压力随着养护时间先增加后逐渐稳定,养护时间达到12d后竖向土压力近似不变;养护期间的侧向土压力随时间近似线性增大,养护时间越久,轻量土的侧向土压力越大,但是增幅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此外,还发现填土中竖向应力较侧向应力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更短,其中,填土中土压力盒在t=4h后读数稳定,而墙背处土压力盒在t=12h后读数稳定。(2)通过静止土压力模型试验,发现普通重塑黄土和轻量土的侧向土压力、竖向土压力与填土深度关系都呈近似线性分布,且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中轻量土的增加幅度较小。对比轻量土与普通重塑黄土在挡墙静止时的土压力,发现轻量土可以有效降低填土的侧向土压力和竖向土压力,其减压效果分别在挡墙中部和中下部达到最佳。(3)通过主动土压力模型试验,发现普通重塑黄土较轻量土的位移模式更加复杂。普通重塑黄土在挡墙位移量为1mm和2mm时,其位移模式为平动,之后位移模式转变为绕墙底转动,墙顶最大位移量为9mm。而轻量土中挡墙位移模式总为绕墙底转动,其墙顶的最大位移量为7mm,表明轻量土可以有效降低挡土墙的侧向位移。(4)通过主动土压力模型试验研究发现,当挡墙产生位移时,普通重塑黄土和轻量土的侧向土压力与填土深度都呈现抛物线型分布,且随着位移增大侧向土压力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对于普通重塑黄土,当挡墙位移量约为4mm时达到了稳定状态;当挡墙位移量约为3mm时,轻量土达到了稳定状态。对比发现,普通重塑黄土较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大,表明轻量土可以降低挡墙主动土压力。(5)侧向土压力系数与挡墙位移状态以及荷载大小有关。当挡墙静止时,普通重塑黄土的侧向土压力系数整体在0.2-1.0之间波动,而轻量土的侧向土压力系数整体在0.4上下浮动。当挡墙产生移动时,普通重塑黄土与轻量土的侧向土压力系数随着位移量增大都呈先降低后趋近于稳定的趋势。普通重塑黄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在0.04上下波动,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在0.1上下波动,表明轻量土与普通重塑黄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沿墙高变化较为稳定。(6)在直剪试验的基础上按照朗肯理论计算不同填土的主动土压力,对比发现普通重塑黄土朗肯主动土压力与试验值较为接近,朗肯理论所得的裂缝深度也与试验所得相差不大,可见朗肯理论在普通重塑黄土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轻量土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值均为负值,远小于试验值,且朗肯理论所得的裂缝深度与试验所得也相差悬殊,表明朗肯理论在应用于轻量土领域时误差较大。(7)以模型试验为基础,对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将朗肯理论中的(?)修正为Kac/2,且与朗肯理论有着明显不同的是内摩擦角不再采用有效内摩擦角。经对比验证,发现该修正公式可以适用于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相比于朗肯理论计算值更加准确,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干旱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自然灾害。植物作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之一,连接着大气圈、岩石圈、水圈,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关于干旱引发的灾害性事件的研究,有利于对干旱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克服大气水分的影响,使用植被水分作为量化干旱的指标,探究2001-2019年东北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湿变化特征以
道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系统的智能化对于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交通领域发展的主攻方向。路面是道路系统最基本的组成,路面材料的智能化意义重大,且自诊断、自修复甚至让电动车辆能够边行走边充电等智能化设想提出由来已久,但目前的研究还很少,这些智能化的关键在于使现有路面材料能够表现出力学性能之外的电学或磁学性能。最近,使用闪光焦耳热法可以制备低成本、高质量
土壤侵蚀是全球范围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泥沙来源研究作为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布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复合指纹识别法,以东北黑土区建有多级石谷坊的代表性小流域为对象,在确定多级石谷坊合理源地分类的基础上,定量判别多级石谷坊沉积泥沙来源,对比分析指纹因子载体颗粒粒径范围对泥沙来源定量判别准确性的影响,分析上游石谷坊沉积泥沙对下游石谷坊泥沙沉积的影响,探讨复合指纹识别法在多级
我国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型灌区,地表水源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地下水成为主要的灌溉补充水源,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明显减少且长期得不到恢复和补充。当干旱持续发生,来源于降水的自然补给量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业用水往往得不到满足,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致使粮食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对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使水
EPS颗粒(发泡聚苯乙烯)混合轻量土是将原料土、EPS颗粒、固化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形成的新型材料,在一些特殊路段的路基工程中得到了初步应用。路基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动荷载作用,土的动强度特性对路基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动强度与一定的强度标准相关,不同的强度标准下土有不同的强度特性。以往对于轻量土动强度的研究集中于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围压等因素对动强度的影响,缺乏轻量土在不同强度标准下的动强度特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地表气温的模拟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近地表气温的变化对于分析气候的演变规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地表气温数据主要依靠气象站点获取,在地形复杂的广大地区,气象站点稀少,很难依靠气象站点的内插或者外推获得空间分布的近地表气温数据。机器学习在气温模拟中有着很好的优势,但不同的机器学习法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模拟精度,因此本文以气象站点较少的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用水匮乏,灌区是农业用水的主要部分,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研究,挖掘农业节水潜力。目前,要提高农业水资源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评价体系。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提出和应用为农业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开拓一个新的视角,作物生产水足迹统一了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为水资源的科学合理且高效地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立足于宝鸡峡灌区,基于遥感的方法精准识别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并实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工农业和生产生活用水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生态环境变化等,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河西走廊区域,人类长期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区域供水不足,水资源质量问题日益突出。降水和河水作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水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可以将水资源与地球元素化学结合起来,全面认识水体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掌握区域内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
鉴于离子液体的低挥发和低腐蚀性的优点,近年来不少学者利用ILs替代传统碱液捕集和分离CO2。本文介绍了近年来ILs-CO2的物理和化学吸收机理,并分析氨基功能化ILs和AHA ILs吸收CO2前后黏度变化规律,以及用水降黏后ILs水溶液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ILs-CO2的相互作用,发现增强ILs-CO2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如色散力、静电力作用)有助于物理吸收CO2;通过提高官能团碱度、合
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引发了严重的能源危机,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开发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是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氢具有环境友好性、丰度高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景的能量载体之一。然而,要实现氢能源的大规模使用,特别是用于车载应用之前,安全有效的储存技术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重大挑战。由于固态存储的安全性、能源效率和储氢密度都很高,因此它是一种可行的储氢方式,且有物理储氢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