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走向现代——天帝教教义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社会实体,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把握一个宗教的发展就能把握一段人类发展的历程,同样,通过人类社会的变化也能够获悉某个宗教的状态。总而言之,宗教对于社会的适应是全面的,无论宗教的内在因素(教义、思想),还是外在因素(组织、活动仪式)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出调整。本文以台湾当前较为活跃的天帝教为研究对象,围绕其教义展开分析其从传统到现代的动态过程。 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天帝教的概况,以及当前学术界对于天帝教教义的研究现状,本人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介绍天帝教教义发展的脉络,本文作者将天帝教教义的产生发展脉络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01年至1942年,这个阶段为天帝教教义的萌芽阶段,以1942年李玉阶完成《新宗教哲学思想体系》为有文字表述的系统的教义产生的标志。第二个阶段为1943至1994年,是天帝教教义的补充确立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95年至今,是天帝教教义寻求更大发展的阶段。 二章到五章,本文作者将天帝教的教义中概括了四个方面即宇宙观、救劫观、天人观以及修行观,介绍天帝教在四个方面的情况,同时对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道教的相应观念解读。 最后,本文作者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天帝教的产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接轨的积极表现。天帝教教义虽然在很多形式上具有现代化的气息,但其本身蕴涵了很深传统宗教尤其是道教的内涵,可以说,天帝教本身是一座从传统到现代的桥梁。
其他文献
“道”是统摄苏轼处世人生观、文学艺术创作及其文艺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苏轼的“道”论既本于历代“道”范畴的理论渊源,又基于北宋时期的学术思想文化背景。苏轼否定“道
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中几个指标的定量分析,运用数学中“平面曲线离散点集拐点的快速查找方法”,对我国科技发展中一些大的变化进行综合和分析,找出我国科技发展的转折点即“科技拐点”,并以此为契机来阐述转型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轨迹。本文主要内容是:(1)通过对衡量我国科技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R&D)、企业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及其比重、科技论文产出情况、专利事业发展情况、高技术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独辟蹊径,从人学、文化哲学和符号哲学三者融为一体的角度,对人以及人的活动(即他所说的“人性”)作了精辟的论述。本文以卡西尔的《人论》为蓝本,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