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4年之前的晚清早期驻外公使恰逢出使制度的建立阶段,因此就成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开眼世界”较早的一个群体。他们除了忍辱负重地完成封建王朝的使命,挽狂澜于即倒之时,还在驻使期间对西方近代教育做出一系列的考察,并对中国传统教育做出诸多的批判与思考。本文试图通过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优秀代表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对西方近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揭示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所做出的贡献。
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概述了1894年之前晚清出洋官员的教育考察。以郭嵩焘驻使英国为时间节点,分为前后两期,即在1875年之前的教育考察。主要叙述1866年斌春父子率领京师同文馆的学生游历欧洲之行,以及1868年美国前驻华公使蒲安臣带领中国使团游历欧洲。后期则是1875年之后,1894年之前的晚清驻外公使教育考察概述。
第二章主要论述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为代表的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对西方教育的考察与思考。在对待近代教育的态度上,强调其救国图强的功利价值。主张仿效西方三级,多层次,多门类的学制体系,从教育对象的普及化、课程设计实用化等角度出发。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强调教育的职业性和工具性。在学校设置上,主张实行专门教育机构,在课程设计上,主张引进“格致之学”。在导入科学的教育思想上,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试图从不同方面阐述教育在建设近代文明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章论述了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为代表的晚清早期公使教育考察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身体力行地传播西学,在传播西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扩展了西学的内容和内涵,立足于洋务而超出洋务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指出了郭、曾、薛教育考察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