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凹槽内单个粒子运动行为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通道凹槽内流体的流动特性及粒子运动行为是微流控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基于微流控技术中有关微通道凹槽实现细胞或粒子分选的应用背景,探究粒子在凹槽内的运动学机理和流体与粒子之间的作用关系,深入分析粒子的运动行为规律,从而揭示凹槽内粒子特定轨道的形成机理,为细胞的分选和隔离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采用了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Micro-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μPIV)、高速数码显微成像技术(High-Speed Imaging Technique)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并开发了粒子运动动态行为跟踪算法,系统地研究了微通道凹槽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和粒子运动行为特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  (1)入口雷诺数Re和凹槽几何尺寸对微通道凹槽内流体的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凹槽内部的速度矢量场、层流涡的大小和涡心的位置变化以及壁面剪应力分布等。随着入口雷诺数(89~400)的增大(入口流速0.8~3.6ml/min),凹槽内形成的层流涡尺寸逐渐增大,涡心位置向凹槽后壁面及凹槽出口处移动,到达某一位置(x*=0.75,y*=0.20)后保持不变。另外,微凹槽的后壁面拐角处发现了类似射流状的速度分布现象。主通道深宽比越大,越有利于层流涡的发展,类似射流状的速度分布现象越明显。随着微凹槽几何尺寸的增大,层流涡结构逐渐变扁,从圆形渐变成半月形,并且凹槽底面剪应力逐渐减小。  (2)微通道凹槽内粒子的运动轨迹特性研究。研究了凹槽内单个粒子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相同流动条件(Re=200)下,粒子在微通道凹槽内被捕获后的运动轨迹是稳定不变的。粒子在凹槽出口位置处,作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均达到最大值。粒子在靠近凹槽后壁面的位置处存在一个运动转折点,在x、y方向上的速度变化率均达到了最大。粒子在经过凹槽底面后速度趋向于稳定,切向加速度趋近于零,近似作匀速圆周运动,法向加速度由流体对粒子的惯性升力提供,与粒子的运动速度和轨道半径相关。  (3)粒子粒径a对凹槽内粒子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粒径的单个粒子运动轨道分布的差异,以及粒子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在相同的流动条件(Re=178)下,不同粒径(22~38μm)的粒子运动轨道形状相似。随着粒径的增大,凹槽内粒子轨道分布区域面积呈线性增大的趋势,并且粒子的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依次增加。在微通道凹槽出口处,流体对粒子的粘性力作用力与粒径成正比的关系。在凹槽底面位置处,不同粒径的粒子加速度均趋近于零,粒径对粒子运动速度的影响较小,流体对粒子的作用力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由于中医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模糊性、历史性、人文性、医哲交融的语言特色,很难与西医语言对等翻译.考虑到西方读者的接受度,东西方译者在术语翻译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翻译
该文通过研究多晶体内位错排列产生的构型熵随晶粒尺寸的变化,分别在二维和三维位错模型下建立了晶粒尺寸与材料强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等宏观力学性能的尺
该文采用准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了材料非线性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含有穿透分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屈曲的影响.其中所采用的材料非线性模型是修正的Hahn-Tsai模型的推广,使其适用于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本英译是中国对外旅游和文化资源宣传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阻碍了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资源的了解和传播.因此,旅游文本英译者应树
我国西北地区风沙较大,沙尘暴频繁发生,这给铁路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在沙尘暴的作用下沉积在绝缘子表面的沙尘量严重增大,沉积的沙尘使绝缘子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一旦绝
《花笺记》作为典型的木鱼书作品,具有独特的诗体小说风格,也是较早传入欧洲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英译本为英国译者汤姆斯的译本和第四任港督包令的译本.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切
该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维四面体非结构网格的生成,第二部分为在五面体非结构网格下对带有多排冷却孔的复杂涡轮三维湍流流场进行计算.
电力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日益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同时这些非线性设备也引起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如电力线路上的电流谐波污染和无功功率消耗严重等。而许多精密电器,它们对电能质量的变化敏感度很强。在此背景下,基于PWM技术的三相VSC(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电压型变流器)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如可以实现单功率因数变流、四象限运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理想的网侧三相
电力设备绝缘检测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本论文致力于研制出一种可对多种电力设备进行绝缘检测的系统。设计了绝缘检测系统的整体框架,开发出具有存储、查询功能的数据库。对MOA和容型设备的绝缘检测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合理的测量方案,基于LabVIEW和USB数据采集卡研制了MOA绝缘检测子系统和容型设备绝缘检测子系统,其特点是可计算、存储和查询多种特征参数。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际测
碳纳米管(CNT)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特性以及稳定的热、化学性能,将CNTs进行组装可以得到宏观一维结构CNT纤维,将多根CNT纤维相互缠绕可以得到CNT线。CNT纤维和CNT线作为新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