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时期"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跨境经济合作,在此过程中,各方政府通过相互间的政策协调,促进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配置以达到缩小各方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扩大与融合的目标。然而,现实中各国政府往往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保护本地产业不受外来行业冲击,以各种政策限制生产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使边界"屏蔽"了跨境经济合作;另一方面,若各国利用不同的要素禀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展开合作,边界就能成为跨境经济合作的"中介"。简言之,边界对区域经济合作各方会产生双重影响即边界效应,同时,边界效应也是分析评价区域经济合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以往对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多从合作现状、合作影响、制度设计层面考察。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边界效应视角分析、评价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边界效应理论与研究方法,在分析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边界屏蔽效应问题与边界中介效应优势。其次,基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的现状,本文从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入手构建边界效应分析模型,从样本结构、时间演进两个角度分析了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内部边界效应,并分别对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各自与泛北部湾八国间的边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外部边界效应表现为边界屏蔽效应,内部边界效应表现为边界中介效应,泛北部湾中国省区与泛北部湾八国间的边界效应问题更应得到关注;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外部边界效应与内部边界效应逐步趋向于0,广东、广西、海南与泛北部湾八国间的边界效应逐步趋向一致,边界对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各方的负向影响逐步消失,广东、广西、海南三省间逐步实现相互协调以更好地参与到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此外,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入,各方逐步实现经济间的协调发展;依托各方海洋优势建立的港口物流设施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物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