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岩石学、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岩石薄片等资料,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能谱、全岩X衍射和微量元素等分析手段,对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都红木组缝洞型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缝洞型储层的岩石成因与分布、溶孔溶洞成因与识别标志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果与认识:(1)首次明确指出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都红木组主要为—套受热液影响的“白烟型”热水沉积,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蒸发环境下的盐湖沉积。这套热水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与测井曲线响应上与正常沉积岩有明显差异。矿物组合上为铁白云石—沸石—水镁铁石—重晶石—黄铁矿等组合,测井曲线上显示为异常高自然伽马(大于300API),电阻率出现特高(2000Ω·m)特低(0.2Ω·m的剧烈变化。(2)根据岩石结构可以把研究区热水沉积岩划分为泥质泥晶结构的细粒岩和富含砂级—砾级内碎屑的颗粒岩。在细粒岩中根据矿物成分可进一步分为泥岩、白云岩、沸石岩与混合岩四大类若干小类。颗粒岩根据其粒度可分为砾屑及砂屑颗粒岩两类及若干过渡类型。(3)一次热水沉积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为热液溢流期,主要在正常湖相泥岩中形成白云石及沸石纹层、条带或夹层,相应的岩石为低自然伽马的白云质沸石质泥岩;随后随着热液活动增强,出现喷流,使初期溢流形成的半固结白云石沸石纹层发生变形—破碎,形成具有同生变形构造白云质泥岩、白云石沸石内碎屑颗粒岩,测井曲线上仍然显示为低自然伽马特征;最后由于热液活动能量衰减,再次进入缓慢溢流阶段,形成高自然伽马泥质白云岩及部分白云质泥岩。一次热水沉积在纵向上形成一个旋回,研究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存在四次明显的热水沉积旋回。(4)在平面上,热水沉积岩主要沿锡2断裂呈东西向分布,且主要分布于同生大断裂下降盘,在同生大断裂上升盘或远离断裂的地方热水沉积岩厚度薄、不发育。(5)热水沉积岩中裂缝主要为构造成因,溶孔溶洞主要由白云岩内碎屑或团块在酸性流体作用下发生不均一溶蚀形成,在声波时差、中子和密度三孔隙度曲线上显示为高声波时差(DT>220μs/m)、高中子(NPHI>0.2P.U)、低密度(RHOB<2.54g/km3)特征。这套“白烟型键”热水沉积岩的发现与提出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陆相沉积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