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我国入世十周年,也是国内惟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十周年。十年间,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此期间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持我国外经贸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步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困局,欧、美债务危机仍在扩散,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市场需求会由于国、内外贸易环境变迁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起步较晚,应用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实践至今已有23年,次债危机后因作用突出而倍受重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模型法与计量经济学手段,研究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以及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促进作用发生的机理和对促进出口贸易作用的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量”与“质”两方面均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论文选取我国1989~2011年度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的数据,以协整理论为基础,构建了ECM模型,实证检验表明,两者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出口信用保险的短期变动对出口贸易的短期变动起正向影响作用;出口贸易与出口信用保险的短期非均衡误差项对下一年的出口贸易会产生有效的反向修正作用,并运用Granger检验法检验了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的因果关系。此外,研究说明了出口信用保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质”的提升,这不仅优化了出口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而且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地理分布,出口贸易的市场逐渐多元化,从而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传统市场的过分依赖,长期看来将有利于我国的贸易安全。本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深入与延展,主要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对“促进性”这一反应出口信用保险最为本质作用的专门研究,避开了以前众多研究的宽泛、研究不深刻等问题。在本文中,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出口贸易的经济学分析机理得以阐释,基本建立了约束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和不同组织及机构的规范,全面展示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实际。第二,采用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1989-2011年的全发展数据,弥补了以往因数据难以获得、跨度短而难以全面反映客观实际的不足。并从信用保险的作用对象出发,对数据做了修正处理,以“出口贸易额”替代以往的“总出口贸易额”这一变量,剔除了加工贸易与其他贸易的部分影响,提高了以往因口径较宽而损失对信保效度的分析能力。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做了一定扩充,构建了动态ECM模型研究数据的生成过程,并应用ECM模型定量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第四,论文还考察了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质”方面的作用,研究了能够反应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出口质量的两个指标,较为客观的评价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深化了研究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