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多数时间待在室内环境中,过度依赖采暖和空调环境,使得加快了采暖和空调能源需求量,引起了大量的建筑能耗。为此,本课题开展了人体热反应的研究,重点研究人体生理参数的敏感性以及变化特征。想通过此研究,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本文选用生理参数与心理反应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测试,研究了不同季节、环境状态下,不同体质的人体热反应变化。实验测试结论如下:(1)在冬季稳态环境下,耐寒和非耐寒体质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分析表明:随环境温度降低,两种体质受试者皮肤导热热流升高、皮肤温度降低,非耐寒受试者皮肤温度高于耐寒受试者、热流低于耐寒受试者,且两者差异明显(P<0.5)。皮肤导热热流和皮肤温度可以作为检验耐寒与非耐寒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随环境温度降低,两种体质受试者的心率降低,非耐寒受试者的平均心率高于耐寒受试者,但是受试者心率个体差异较大。心率是否作为检验耐寒和非耐寒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有待进一步验证。随环境温度降低,两种体质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个体差异较大,不建议心率变异性作为检验耐寒与非耐寒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2)在冬季非稳态环境下,耐寒和非耐寒体质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分析表明:温度以0.2℃/min速度下降过程中,两种体质受试者皮肤导热热流呈升高趋势,耐寒受试者皮肤导热热流高于非耐寒受试者。皮肤导热热流可以作为检验耐寒与非耐寒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随温度快速下降,两种体质受试者皮肤温度、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参数变化较小,且个体差异较大,不建议作为检验耐寒和非耐寒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3)在夏季稳态环境下,耐热和非耐热体质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分析表明:随环境温度升高,两种体质受试者皮肤导热热流降低(P<0.05)、皮肤温度升高(P<0.05),耐热受试者皮肤导热热流高于非耐热受试者、皮肤温度低于非耐热受试者,且两者差异较显著(P<0.05)。皮肤导热热流和皮肤温度可以作为检验耐热和非耐热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随环境温度升高,两种体质受试者心率变化不大,非耐热受试者平均心率高于耐热受试者,但是心率个体差异较大。不建议心率作为检验耐热和非耐热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随环境温度升高,耐热受试者平均心率变异性大于非耐热受试者,心率变异性个体差异较大,不建议心率变异性作为检验耐热和非耐热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4)在夏季非稳态环境下,耐热和非耐热体质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分析表明:温度以0.33℃/min速度升高过程中,两种体质受试者皮肤热流呈规律性降低,耐热受试者皮肤热流高于非耐热受试者。皮肤导热热流可以作为检验耐热与非耐热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随温度快速上升,两种体质受试者皮肤温度、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参数变化较小,且个体差异较大,不建议作为检验耐热和非耐热体质的敏感生理参数。本文图60幅,表21个,参考文献7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