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inque(1999)提出的指示语思路认为副词之间的顺序是由功能语类的顺序所决定的,因为副词被处理成为功能语类的指示语成为句中的重要成分。本文从根本上接受了Cinque将副词与功能语类结合起来的办法,认为副词之间存在的必然的严格的顺序是由句法决定的。同时,副词之间的线性顺序和它们的层次结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处于较前位置的副词的层级位置也就越高。不同的是, Cinque虽然为副词提供了清晰的地图式的句法描述,但他所提出的IP/TP的巨大分裂在本文中不予以考虑。本文将仅只考虑Chomsky (1998)所提出的核心功能语类(Core Functional Categories)C,T, v对汉语的副词的分布和顺序的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副词分布的大致范围与顺序是和这些核心功能语类的内在选择属性是紧密相关的。基础生成于C0上的副词必然高于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而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也会高于v上的副词。本文将采用两种测试机制来确定汉语副词的大致句法分布。第一种测试机制为定语从句。Chomsky (1998)对于核心功能语类的选择属性的定义决定了C只能选择T作为其补足语;宁(1993)认为汉语定语从句中的“的”的句法属性为C。同时,它会左向选择一个IP/TP作为其补足语。这和Chomsky对于核心功能语类的某些性质的定义是相一致的。杨(2006)提出了通过定语从句区分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的方法。基于以上三种观点,本文认为定语从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区分CP上的副词和CP下的副词。不能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副词,也就是不能在IP/TP中出现的副词,则为CP上的。能够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则为IP/TP中的副词。杨(2006)已经就一部分不能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情态副词进行了测试,本文将对文献中,尤其是史(2003)总结的大量的语气副词进行句法上的定位。第二种测试机制来源于Hsieh (2001)将汉语中的“会”处理为时制的办法。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会”和will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他认为“会”和英语中的will一样可以是汉语中Tense的显性表现形式。本文接受这一观点,并将“会”与汉语文献中提到的绝大部分副词,尤其是张(2000)所列举的限制性副词,逐一进行了位置上的比较,发现副词和“会”的位置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只能出现在表示将来的“会”之前,只能出现在“会”之后,和在“会”之前之后都能出现的副词。我们认为,能够在“会”之前出现的副词,为T0上的副词,只能在“会”之后出现的副词为T0之下的副词,即vP上的副词。而对于第三类副词,本文认为此副词可以同时在两个位置上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所产生的意义和辖域都是不同的。由此,我们认为它们可以在这两个位置上基础生成。通过这两大测试机制,我们可以将汉语的副词对应到其相应的句法位置上。我们发现,语义上对副词的分类和其句法的位置并不一定一一对应。我们认为基础生成于C0上的副词必然高于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而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也会高于v上的副词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