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人群自然头位下头颈相对位置正常角度测量,指导枕颈融合术中头颈固定位置的判断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自然头位下拍摄健康人群的头颈侧位片60张,男性29个,女性31个,VER为铅垂线,HOR为真性水平线,测量前颅底平面与垂直平面的后下交角(前颅底角NSL/VER)、前颅底平面与第二颈椎椎体背侧切线前上交角(颅颈角NSL/OPT)、前颅底平面与颈椎线前上交角(颅颈角NSL/CVT)、第二颈椎椎体背侧切线与水平平面的前上交角(齿状切线角OPT/HOR)、颈椎线与水平平面的前上交角(颈椎角CVT/HOR)、第二颈椎椎体背侧切线与颈椎线上交角(颈椎曲度角OPT/CVT)、寰椎平面与垂直平面后下交角(寰椎角AP/VER)等值,证实其可重复性及男女无差异,统计均值,应用于我院10例枕颈融合术患者术中固定位置判断,并与术前、术后各测量值对照研究。结果:自然头位下颈椎侧位片采用颅外参考平面(VER、HOR),它不受颅内各解剖标志点的影响,同时是一个稳定、可重复的参考平面。健康人群测量头颈各变量分别为NSL/VER:82.3±4.5,NSL/OPT:74.1±6.5,NSL/CVT:74.3±5.1, OPT/HOR:83.6±5.6,CVT/HOR:79.9±4.9,OPT/CVT:4.8±2.8,AP/VER:80.9±5.2,并应用于枕颈融合术中判断头颈固定位置。10例患者术后复查X片,术后各角度的测量值分别是:NSL/VER:81.4±3.8,NSL/OPT:76.7±5.0,NSL/CVT:75.6±5.3,OPT/HOR:86.1±3.0,CVT/HOR:81.0±2.9,OPT/CVT:5.1±2.0,AP/VER:81.6±4.9,各变量值与本研究所测健康人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然头位下颈椎侧位片下的各变量能近似判断是否为正常头颈位置,将其应用于辅助枕颈融合手术患者的术中头颈固定位置判断及术后疗效的评价,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