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复合醒脑静对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苏醒期催醒的影响。 方法:选择80例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0~85岁,体重在50~80kg,体重指数<30kg/m2,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且心肺肝肾功能均大致正常,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或家族史,无内分泌系统疾病,未服用影响精神、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无严重听视觉障碍。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D1组、D2组和D3组),每组各20例。D1组缝皮结束前30min给予磷酸肌酸钠0.02g/kg用盐水稀释至20ml,20ml生理盐水;D2组缝皮结束前30min给予醒脑静0.25ml/kg用盐水稀释至20ml,20ml生理盐水;D3组缝皮结束前30min给予磷酸肌酸钠0.02g/kg用盐水稀释至20ml,醒脑静0.25ml/kg用盐水稀释至20ml;C组缝皮结束前30min给予40ml的生理盐水。患者入室时给予阿托品0.3~0.5 mg,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BIS值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肌肉松弛度。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4-0.06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0.2 mg/kg,舒芬太尼0.15-0.2μg/kg,丙泊酚1.25-1.50mg/kg,置入喉罩并确认合适后连接麻醉机,设定为潮气量为8-10ml/kg,频率为10-12次/min,维持PetCO2值在35~45mm Hg之间。麻醉维持:七氟烷持续吸入1.5%-3%,顺式阿曲库铵按肌松监护仪数值维持到50左右给药,术中间断给予舒芬太尼0.1-0.2μg/kg,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接近50为目标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BIS在40~60之间,手术结束前50min不再追加任何药物,缝皮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烷,在人工呼吸支持下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增加呼吸频率至20次/分,将吸入麻醉药洗脱。记录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入手术室基础生命体征:HR、SBP、DBP、SpO2等各项参数;苏醒时间;苏醒时(T1)、拔除喉罩时(T2)、拔除喉罩后5min(T3)、拔除喉罩后10min(T4)、拔除喉罩后20min(T5)、拔除喉罩后30min(T6)、拔除喉罩1h(T7)各时间点苏醒期的躁动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主诉疼痛程度的评分(VRS);术后有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将记录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意识恢复时间:D1组D2组D3组各时间点明显短于C组的各时间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各时间点明显短于D1组D2组各时间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的相应时间点与D1组间也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躁动评分:D1组D2组D3组认知障碍和躁动的发生率明显少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D2组D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3镇静评分:D1组D2组D3组相对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D1组相对于D2组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痛觉评分:D1组D2组D3组痛觉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四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醒脑静和磷酸肌酸钠均有明显的催醒作用。 2醒脑静在催醒方面的作用优于磷酸肌酸钠。 3醒脑静和磷酸肌酸钠同时使用催醒作用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