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于法国盛于美国的一股颇为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发端于哲学,其影响却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解构主义是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以消解性为主要特征,系统地解构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名曰“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顾名思义就是受解构主义指导与影响的翻译观点。近年来,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彻底否定西方传统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形而上学以及结构主义所积极倡导的“一个中心”、“唯一真理”和“二元对立”观点,号召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宽容的体制,这彻底摧毁了传统的固有模式。另一方面,解构主义在译学中引入了打破一元中心的思维模式,强调一个作品可以有多个译本,译文不必拘泥于原文的意义,译作具有相对于原作的独立性、译者应充分发挥创造性并且享有与原文作者同样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在对文本的阅读和翻译过程中重要的是求异,而不是求同。以上这些观点的提出,推翻了传统译论中作者与原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多维的角度研究翻译。解构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明显存在的一些缺陷。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翻译观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分析翻译的。对理论探讨较多而对实际应用注意较少,很容易陷入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局面;另外解构主义的“延异”和“撒播”概念认为文本意义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是不可能的,这就夸大了绝对运动而否定了相对静止。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接受者,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贡献与缺陷。翻译研究领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解构主义在翻译领域也有它的适用范围,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对其缺陷的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