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百草枯农药(Paraquat,PQ)由于其毒性剧烈,且缺乏特效的解毒剂,因此中毒导致死亡患者的数量居高不下,目前临床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百草枯中毒后的救治上面,早期预后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相关预后指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早期的临床干预,同时对于患者病情发展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旨在研究中毒患者血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5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钾离子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低钾血症组,而低钾血症组再根据血清钾离子水平分为轻度低钾组、中度低钾组、重度低钾组,观察比较正常血钾组及低钾血症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洗胃时间、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及服毒剂量水平,并统计正常血钾组及低钾血症组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CO3-、乳酸(Lac)、P02、PCO2的水平,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正常血钾组、轻度低钾组、中度低钾组、重度低钾组各组的最终死亡例数,并统计出低钾血症组的最终病死例数,进行病死率的比较。结果152例研究对象中,年龄在14~69岁,平均年龄45.2±7.5岁,男性54例,女98例,服毒剂量在5~150ml,中毒至入院时间1.0~6.0小时之间,其中131例患者来自于农村。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正常血钾组与低钾血症组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服毒至入院时间、洗胃时间、血液灌流的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服毒剂量,低钾血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组与正常血钾组入院时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HCO3-、乳酸(Lac)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淀粉酶、P02、PCO2的比较无差异(P>0.05),对于病死率的比较,低钾血钾组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P<0.05),中度低钾组明显高于轻度低钾组(P<0.05),重度低钾组明显高于中度低钾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低钾血症的百草枯中毒患者,一般病情较重,预后较差,且低钾血症程度越严重,患者的病死率越高,所以临床上早期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血钾的检测对于其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