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结合我院丰富的结直肠息肉病例资源,通过与专业数据管理公司合作,建立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息肉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证素的关系,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1)数据库的建设: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特点,根据临床及科研需求,设计和制定包含中西医临床特点的信息采集问卷,以收集患者个人史及家族史、基本信息、临床表现、专科诊疗信息、中医诊疗信息、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本团队根据临床科研需求提出设计要求,通过与数据库制作公司合作,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模式,运用Java+Apache Tomcat 8+MySQL黄金组合软件方法进行数据开发和测试,最终建成结直肠息肉数据库。(2)数据库的应用:将2019年7月以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部分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录入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检索、统计、导出数据等功能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的影响因素,探究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证素的关系。结果:(1)建成数据库:初步建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结直肠息肉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储存数据、查询、统计、导出、信息共享、教学等功能,页面简洁,功能完备,运行良好,可以满足结直肠息肉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需求。(2)应用初探:运用数据库对录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初步统计分析:1.性别分布:数据库共收录89例患者,男性55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为1.62:1。2.年龄分布:年龄范围在23-67岁,平均年龄:50.49±10.45岁,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 40-69 岁,占 87.6%。20-29 岁 3 例,30-39 岁 8 例,40-49 岁 24 例,50-59岁32例,60-69岁22例。3.BMI 分布:BMI 范围在 15.57-34.67kg/m2,平均 BMI:23.40±3.90kg/m2。BMI主要集中在 18.5-27.9kg/m2,占 78.7%。BMI<18.4kg/m2 9 例,18.5kg/m20.05)。12.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13.病位证素分布:脾49例(55.06%),胃35例(39.33%),大肠12例(13.48%),肝 11 例(12.36%)。14.病性证素分布:湿82例(92.13%),痰73例(82.02%),气虚53例(59.55%),气滞 48 例(53.93%),阳虚 40 例(44.94%),血瘀 29 例(32.58%)。15.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病位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16.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病性证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17.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息肉大小影响腺瘤性息肉发病,息肉大小≥6mm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息肉大小≤5mm组(79.4%vs 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BMI、饮酒史、吸烟史、长期服药史不影响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影响多发息肉发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息肉大小、长期服药史不影响腺瘤性息肉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4,OR=1.057)是多发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可实现对结直肠息肉患者中西医诊疗资料进行储存、整理、检索、统计分析、数据导出等功能,为深入研究结直肠息肉提供重要的病例资源,为探索结直肠息肉中西医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是消化科医师临床及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2.结直肠息肉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集中于40-69岁,BMI集中在18.5-27.9kg/m2,主要症状为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中医证型以湿瘀阻滞证及脾虚夹瘀证为主,息肉数量多数在3枚以下,大小以6-10mm居多,部位以乙状结肠、横结肠多见,山田分型以Ⅱ型最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为主。3.结直肠息肉证素以脾、胃、湿、痰为核心,大肠、气虚、气滞、阳虚、血瘀等证素是重要组成部分。4.息肉大小≥6mm者更容易发生腺瘤性息肉。年龄是多发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