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在征兵过程中也加入了心理测量这一环节,而新兵入伍后繁重的军事训练任务和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均会给部分新兵带来明显的心理不适感,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导致个体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最终可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并且新兵心理健康水平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目的1新兵入伍后采用心理量表测量其心理及适应状况,并分析新兵入伍训练阶段(以下简称新兵)心理适应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入伍训练阶段早期心理适应不良的新兵进行心理干预,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2通过对新兵入伍训练阶段早期心理适应不良人群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降低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心理适应不良发生率以及军事训练伤发生率;3本研究的最终目的为,使用综合心理干预手段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进行测评,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2014年某部驻军新兵596例,共发放心理量表596份,回收量表593份,排除无效量表92份,共获得有效量表501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分别对其心理适应性、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测评,并分别与中国新兵常模、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将因子分值≥1.8者筛选为早期心理适应不良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心理干预组和综合心理干预组三组,比较三组在心理干预前后SCL-90得分的差异。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除偏执因子分值外,新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和其他各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2000年度新兵常模(P<0.05或P<0.01);新兵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及阳性项目数均非常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新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国成人常模(P<0.05或P<0.01)。2.三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得分的时间效应均非常显著;三组的偏执和躯体化因子得分的分组效应显著(P<0.05),且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其他各因子得分的分组效应非常显著(P<0.01);三组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其各因子得分的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均非常显著(P<0.01)。3.对照组与一般心理干预组相比较,一般心理干预组的躯体化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其他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综合心理干预组相比较,综合心理干预组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其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般心理干预组与综合心理干预组相比较,综合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一般心理干预组(P<0.0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非常显著低于一般心理干预组(P<0.01)。4.新兵EPQ内外向(E)维度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全军常模(P<0.01),而神经质(N)和掩饰性维度(L)得分则非常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1),且精神质维度(P)得分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5);EPQ的P、N维度与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值呈显著正相关,E维度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除敌对因子外)呈显著负相关。5.新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且新兵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6.某部早期心理适应不良新兵的军事训练伤共发生44例,总发生率21.1%,对照组21例,发生率30.4%,一般心理干预组16例,发生率22.9%,综合心理干预7例,发生率10%。综合心理干预组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一般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P<0.01)。结论1.新兵心理适应不良集中表现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症状。2.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村、非独生子女、非单亲的新兵心理适应性较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新兵个性外倾、情绪稳定且精神质倾向较低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新兵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其心理适应能力呈正相关。3.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综合心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一般心理干预。4.对入伍训练阶段早期心理适应不良新兵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降低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心理适应不良发生率,进而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