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域的主体位于贵州省及其邻区,主要包括宜昌统桐梓组白云岩,扬子统红花园组生物碎屑灰岩、湄潭组混合岩系,艾家山统十字铺组泥灰岩、宝塔组灰岩,以及钱塘江统的涧草沟组泥灰岩、五峰组黑色页岩和观音桥组介壳灰岩。奥陶系从北西向南东表现出一定的发育特征:远离黔中隆起的地区发育较全的奥陶系;靠近古隆起的地方奥陶系缺失;而在东南部的深水相区,奥陶系变得残缺不全。从岩相序列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序列到三级层序,可以将研究区域的奥陶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即OS1至OS8。桐梓组局限海台地相白云岩地层构成奥陶系第一个三级层序OS1;红花园组海绵生物灰岩构成三级层序OS2,与上覆湄潭组陆棚相页岩之间的突然相变面十分明显;湄潭组的陆源碎屑岩系地层组成了两个三级层序OS3和OS4;艾家山统十字铺组的混合细粒沉积构成三级层序OS5;宝塔组灰岩地层构成三级层序OS6;钱塘江统可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其中涧草沟组组成三级层序OS7;五峰组黑色页岩系与观音桥组灰岩一起构成三级层序OS8。在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以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间为单位,通过对多个剖面空间相序的追索与对比,可以推测各三级层序形成的古地理背景。奥陶纪初期,分布在滇东地区的古陆面积明显缩小,围绕古陆,自西向东从滨岸相、混积台地相、局限海台地相到开阔海台地相、斜坡相沉积环境逐渐加深。三级层序OS2形成时期,研究区域主体形成一个清水碳酸岩台地与浑水碎屑滨岸之间的过渡地带;三级层序OS3形成时期,古地理背景表现为混水滨岸—混积陆架—深水陆棚乃至盆地的沉积体系;三级层序OS4到OS6形成时期,研究区域及其邻区,表现出半浑水浅水陆架—缓坡相碳酸盐台地的转变;在三级层序OS7形成时期,由于艾家山世末期都匀运动所造成的大幅度地壳抬升,滇黔桂古陆形成,使得研究区域原先从北西向南东由浅变深的沉积相展布特点转变为南浅北深的相带展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