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row CT angiography, MDCTA)显示脊髓的根髓动脉(the artery of Adamkiewicz,简称Adamkiewicz动脉),探讨最佳的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②探讨利用上述MDCTA技术来显示胸腹主动脉瘤病人(瘤样扩张、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分离)脊髓Adamkiewicz动脉,帮助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以减少术中脊髓血供损害和避免术后脊髓截瘫的发生。材料和方法:1. 收集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行CT增强检查而胸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连续性受检者作为正常组研究对象,前瞻性探索MDCTA的最佳方法学(CT触发阈值、扫描延时时间和图像后处理方法)以及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细节,本组人数共计125例(男96例,女29例)。2. 采用上述MDCTA技术,纳入同期连续性的胸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进行CT增强扫描,共计23例(胸主动脉瘤7例,腹主动脉瘤10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分离3例)。3. 对所得CT数据采用不同的二维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层面重<WP=5>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等,分别获得主动脉、肋间动脉和脊髓动脉的各类重建和重组图像。结果:1. 应用16层螺旋CT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最佳成像技术为: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5s、层厚0.75mm、螺距1.5;在T7平面降主动脉区域设置兴趣监测区,扫描触发阈值170Hu; 达到该阈值后再延时18s后自动扫描;原始图像按1mm层厚、0.75mm层距、B20f算法进行重建;图像后处理重建及重组方法为VRT、MPR、CPR和MIP。2. 采用上述MDCTA方法,均能在所有正常组和病例组研究对象清楚显示出脊髓前动脉;正常组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率为91.1%(41/45例),病例组为91.3%(21/23例);在正常组,CTA图像能够清楚显示从主动脉经肋间动脉到Adamkiewicz动脉的连续性走行关系者,占60%(27/45例),在病例组为60.9%(14/23例)。在正常组中有一支Adamkiewicz动脉的占75.6%(31/41例),41例中有10例(24.4%)能辨认出二支Adamkiewicz动脉,该动脉中有39支(39/51,76.5%)起源于左侧,49支(49/51,96%)位于T7~ T12之间。结论:采用恰当的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MDCTA能清晰显示正常人和胸腹主动脉瘤病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细节(起止关系、分支情况和走行特点),应作为Adamkiewicz动脉影像学评价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