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能源储存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面对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资源、环境、回收、价格等问题的挑战,发展下一代综合性能优异的电池关键材料非常关键。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其原料来源渠道广泛、结构灵活且可设计性强、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电化学能源储能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机分子固有的低电子电导率和高溶解性,极大地限制有机电池的发展。卟啉有机材料由于其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能源储存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面对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资源、环境、回收、价格等问题的挑战,发展下一代综合性能优异的电池关键材料非常关键。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其原料来源渠道广泛、结构灵活且可设计性强、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电化学能源储能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机分子固有的低电子电导率和高溶解性,极大地限制有机电池的发展。卟啉有机材料由于其具有高氧化还原活性和快速的多电子转移等特点,在电化学能源储能领域中作为新型有机电极活性材料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设计合成了5,15双(乙炔基)-10,20-二苯基金属卟啉化合物(其中金属离子分别为铜离子、镍离子、钴离子,分别以Cu DEPP、Ni DEPP、Co DEPP表示)作为有机正极材料,通过分子调控手段,引入乙炔基官能团改善分子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电子电导率,系统研究金属配离子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初步探究了其在不同有机碱金属电池体系中的应用,且进行其电化学储能极致的研究。通过电解液工程调控手段,研究卟啉基有机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提升方案,以Cu DEPP为例,系统的探究了电解液对其在储能机理方面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且制备了基于卟啉环的镍、钴金属卟啉分子(Ni DEPP、Co DEPP)作为正极材料应用于有机碱金属电池储能体系中,基于卟啉四电子转移反应机理,Ni DEPP和Co DEPP的理论容量为189m Ah g-1。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采用一系列非原位表征手段探究了功能化金属卟啉的电荷储存机理。研究显示Ni DEPP正极比Co DEPP拥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其电荷储存机制属于赝电容贡献,结晶性良好的卟啉材料经过循环之后,转变为非晶态材料,有利于阴阳离子在电极表面的嵌入/脱出。研究发现卟啉材料的活性中心处于氮原子上,且中心金属能够稳定卟啉材料的结构,有利于延长电极循环寿命。2)通过对电解液进行调控优化金属卟啉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Cu DEPP正极中,设计多种不同类型阴离子的电解液和不同浓度的电解液。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及多种非原位的光谱、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系统探究了研究阴离子、阳离子、溶剂分子以及电解液浓度与Cu DEPP电化学性能的作用关系以及其电荷存储机理的差异。研究发现Cu DEPP正极与含磷和氮基阴离子的电解液比含硼基阴离子电解液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同时,包含C=O或S=O基团的阴离子也显示出能够增强电极材料电荷存储的特性。在基于六氟磷酸锂(Li PF6)盐的电解液中,在100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Cu DEPP经过1000次循环之后获得的比容量为175 m A h g-1,容量保持率为85%。基于高浓度的双(三氟甲烷磺酰基)亚胺锂(Li TFSI)的电解液中,其可逆比容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在300 m A g-1时高达250 m A h g-1)。但因在高浓度电解液中,离子扩散动力学影响显著,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受到抑制。运用不同的光谱、能谱等技术手段对卟啉正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官能团和高浓度电解液的良好匹配性可以促进锂有机电池中双极卟啉正极的性能。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型储能器件具有内阻低,电流效率高以及充电速率快等特点。但其较低的能量密度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范围。众所周知,电极材料的选择关系着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特征。过渡金属化合物由于理论比电容较高而受到关注,但其固有电导率低和体积膨胀大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本文从探讨如何合成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以及扩宽工作电压两方面出发,优化电极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制备性能更优良的超级电容器。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
多年来发夹型核酸探针因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有效的进展。新型发夹型DNA荧光探针具有低背景信号、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成本、高信噪比、猝灭效率好等优点,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核酸分子探针。发夹型核酸探针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具有识别功能的DNA检测工具。在生物分析中它可以于细胞内成像、小分子检测、基因检测与治疗、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实时荧光定量PCR
含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有机药物分子中,并被应用于各个化学领域。伴随着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它们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中二芳基硫醚和喹啉衍生物更是在这类化合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发现在许多生物体内都含有它们,与此同时二芳基硫醚和喹啉衍生物还被大量应用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功能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关于二芳基硫醚化合物和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在近些年来一直被有机化学家和医药研发者开发和改进
聚酮(PK)是一种新型绿色工程塑料,在汽车部件、包装薄膜及电子电器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些年来,针对PK增强改性的研究较多,主要通过添加无机增强填料复合来改善PK的力学性能。无机晶须是一种重要的增强填料,目前在PK上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选取了硫酸钙晶须(CSW)与碱式硫酸镁晶须(MOSw)为增强填料与PK共混制备了PK/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硫酸钙晶须(CSW)与碱式硫酸镁晶须(MOSw)
近年来,具有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等离子体光催化剂已经在光催化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金属纳米粒子(Au、Pt、Ag、Cu等)通过金属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可以有效的将低能太阳光子转换成化学能。但金属纳米粒子由于自身存在载流子复合率过高的问题,导致热电子传输效率过低。本文在简易的光催化体系下,首先探究了不同金属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以及金属铜的不同形貌对局
随着白色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其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占据了重要地位,开发一种可取代LDPE的全生物降解薄膜材料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本文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共聚物(PBAT)全生物降解薄膜的原料配方、基本物性以及成型工艺进行研究。选用全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增强PBAT,形成PBAT/PBS共混材料,采用扩链剂提高P
当今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因能源和环境问题而受阻,但市场对高性能储能设备的需求却日益增加。锂离子电容器和锂基双离子电池是两类适应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锂基储能器件,因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而电极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件的性能,因此开发具有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是提升器件性能的关键。本文合成两种钙钛矿型电极材料,将二者作为负极材料探究它们在锂离子电容器和锂基双离子电池中的
环己酮是一类大宗石油化工原料,由于其廉价易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生产中。环己酮既是制备工业产品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也可用作医药、涂料、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近十年来,以环己酮脱氢芳构化作为芳基源而被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相较于传统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这类反应一般无需使用复杂的反应底物。伴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推广,无过渡金属参与的环己酮
荧光成像技术因其能够进行可视化、高灵敏、实时信号反馈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发射波长较长(650-900 nm),具有较低的背景干扰、较好的组织穿透能力、较小的光损伤等亮点促进了探针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但是目前所报道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存在光稳定性差、斯托克斯位移小、成像信号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围绕着生物活性分子的检测设计开发了一系列近红外荧光探针,经过对其光
二维纳米材料,尤其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由于其令人着迷的光电性能,可调的带隙,出色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二维二硫化钼(MoS2)凭借独特的谷底偏振光学响应,快速的光学响应速度以及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有非常高的光吸收率,使其在光电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表面电势与纳米材料的功函数和费米能级有关联,对研究载流子浓度,电荷传输,接触势垒和纳米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二维MoS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