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V有”的结构性质和词法性质,也兼谈相关问题。 第一章引言部分对“V有”结构进行了界定,尽可能穷尽性地省察、列举了现有“V有”结构,展现了其发展现状。进而从表义上将“V有”分为表存在、表领有两类,据生成机制的不同将“V有”分为早期、后起两类。 第二章对既有研究进行了述评,较为全面细致地展现了既有观点,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面的论证作了铺垫。我们在本章将早期“V有”定性为连动结构。 第三章基于语言事实另立新说,对后起“V有”的性质进行了判定并作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得出了“V有”形成的具体路径。文章通过对比普方古语言材料,认为后起“V有”并非源于早期“V有”,宋以后出现的“V得/着/了有”等结构方为其源,进而分析了“V得/着/了有”结构的性质及其生成机制,认为“V得/着/了有”结构是句式叠加的结果,其中助词“得/着/了”等的缩略终致叠加结构后起“V有”的形成。 第四章概括了叠加结构“V(得/着/了)有”的句式义并分析了其基本表达功能。 第五章指出叠加结构“V有”是一种能产的词法模式,并视所有的后起“V有”为动词,随后以具体分析展现了两类“V有”的词汇化过程。 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论点,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和尚待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