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标准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mon3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举证责任的研究,当前理论界争议较大。除了对概念、性质和承担有争议之外,对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也有很大争议。为了使民事诉讼能够有序并富有效率地进行,需要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按照一定的标准预先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分配举证责任。国外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对举证责任分配标准问题的认识,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认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错综复杂,情况各异,因而事先很难制定一套举证责任分配的统一标准,而只能针对案件事实的具体情况个别地考虑和作出判断。另一种则认为,尽管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异常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统一标准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持前一种观点的,主要是英美法学者,持后一种观点的则是大陆法学者,尤其是德、日两国的学者。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标准问题,自1988年开始进行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以来,我国理论界也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关注和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取得有效突破。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举证责任分配的标准问题是一道公认的法律难题,至今尚无人能够加以妥善解决。理论界的认识不一,再加上我国立法上对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规定又欠完善,直接导致司法界认识混乱、执行不一,影响了立法和司法权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经走上日程,有必要探讨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当中置于重要地位的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标准这一问题。本文着重对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含义、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历史起源及两大法系的主要学说与分析、我国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现状与不足、我国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重构与完善共四个部分。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含义部分,首先从举证责任的起源、演变与发展来分析两大法系的含义观,阐述了我国立法及民事诉讼法学界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对所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在诉讼终结前,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由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一方面,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都是举证责任概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动态和静态的关系;另一方面,民事诉讼举证责任虽然具有双重含义且相互联系,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理解。从某种程度来讲,结果责任对行为责任具有一定的支配性,结果责任是举证责任的本质。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历史起源及两大法系的主要学说与分析共分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研究了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历史起源;第二,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原有学说,主要是待证事实分类说、法律要件分类说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法律要件分类说中的规范说进行了分析;第三,对危险领域说、盖然性说、损害归属说、支配领域说等举证责任分配的新学说进行了分析;第四,研究了英美法系的学术观点。认为:英美法系的举证责任分配法则表现为多元要素的集合(利益衡量说),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也有任意性的缺点;大陆法系则主要采法律要件分类说,虽然分配标准明确,便于司法运作,但缺乏灵活性。面对“现代型诉讼”的日益发展,大陆法系国家趋向于采用法律要件分类说为主、利益衡量为辅的分配原则。我国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现状与不足部分,当前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就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采用的标准有以下三种:一般标准——谁主张、谁举证;特殊标准——举证责任倒置;待定标准——法官自由裁量。在对现行法律、司法解释进行认真研究后,逐一分析了立法上关于以上三种标准规定的不足。在我国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重构与完善部分,在着重论述了举证责任不可转移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举证责任分配标准的大框架。在探讨举证责任分配标准之前,首先需要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举证责任到底能否转移?准确地澄清这种认识,对于确立举证责任分配标准,完善我国的举证责任分配标准体系,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长期以来,“举证责任可以转移”的观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占有支配地位。事实上,举证责任转移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忽视了举证责任的分配法则、有悖于举证责任的基本功能、容易导致司法混乱等。只所以认为举证责任可以转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准确弄清提供证据责任与提供证据行为这两个不同概念。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我国应当采用规范说作为举证分配的原则性标准,结合危险领域说、盖然性说和损害归属说,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原则性标准的补充,再适用公平正义、利益衡量等法律价值指导法官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从而形成一个举证责任分配标准体系。
其他文献
在我国,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信息公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各级政府部门也正在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我国一直走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道路,制
随着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交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已基本形成了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但是交通事故多发、交通堵塞严重、忽视弱势群体、交通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使交通呈
长期以来,经济周期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在我国的经济周期研究中至今还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公务员管理方面的专门性法律,取代了实施多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了,这标志着公务员管理在规范化、
本论文研究了稀土氯化物催化的1,5-苯并二氮杂卓的合成及环状α-氨基膦酸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了三氯化镱催化下邻苯二胺与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合成
在紫砂壶的设计款式中,“牛盖莲子壶”颇具个性.在“牛盖莲子壶”上进行紫砂陶刻装饰,蕴含着独特的文人气,以及它的文化蕴涵.“牛盖莲子壶”作为一件兼具实用功能的艺术品,内
自晚清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课程目标问题是人们一直在讨论而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如此,人们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不断趋向成熟,对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建设不
行贿罪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犯罪,它直接侵害了国家廉政建设,危害了社会公正的司法环境,并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围绕行贿罪这个核心,分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
本世纪中国李商隐研究述略刘学锴与中国文学史上其他一些第一流的作家作品相比,李商隐及其创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比较受冷落的。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都长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拟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