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作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厘清其结构变化之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对于像中国这样的银行主导型国家而言,无疑是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逻辑起点。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观察表明,银行业结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和空间外溢效应。然而,已有的文献多限于二维视角的研究,并未对实践的发展作出足够的响应,从空间区位的三维视角探讨银行业结构经由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关联与作用机理,已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在银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中加入技术创新的考量,重塑技术在二者空间作用中的关键地位。在刻画银行业结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作用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其空间传导机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论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竞争性银行业结构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银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交互项系数为-4.6882,说明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能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能改善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强化外部治理机制,弥补法规缺陷,缓释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使资金更多的流向中小型创新企业,通过创新企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第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空间效应。技术创新空间滞后项影响系数为2.0216,说明异地技术创新对于本地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正向空间效应。技术外溢可通过替代原有产业技术(替代效应)、引入高端产品(互补效应)、降低经营成本(相对成本效应)、改变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差异效应)、激励先发区域技术创新(创新激励效应)等方式作用于异地生产经营结构,进而影响其产业结构升级。第三,银行业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推动异地产业结构升级。银行集中度与技术创新交互项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4.6881。说明银行业结构通过满足当地企业的信贷需求,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增加了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大中小型企业技术交流,改善了技术创新内外部环境,通过技术与人才流动影响异地产业结构升级。第四,中国省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外部效应要强于内部效应。政府行为与环境规制共同影响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但当考虑空间效应时,两者的内部影响将会消失。由于后发地区自身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的缺失,直接的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会对后发地区产生更强的产业升级效应,因而削弱了本地指标的影响力度。论文刻画了银行业结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三者的空间传导路径,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银行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力求为中国银行业结构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囿于数据可得性,论文实证分析部分仅涵盖了14年的指标,可能难以反映银行业结构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