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波三重震相研究中国东部地幔转换带及附近结构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40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由东北地区,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块体组成,由于受到西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滞留的影响,地幔转换带及其附近的结构产生了复杂的变化。410 km间断面和660 km间断面作为地幔转换带的上下界面,其横向起伏变化被很多学者研究。三重震相理论走时曲线特征和波形振幅的变化对于间断面的深度及附近的速度结构较为敏感,因此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波形资料的三重震相分析可以研究地幔转换带及附近的结构。本文挑选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6月4日发生于日本北海道地区和2010年8月7日发生于琉球群岛西北部的两个中深源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P波三重震相方法研究得到了中国东部的华北盆地南部,下扬子克拉通,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朝鲜半岛区域的地幔转换带及附近P波速度结构,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转换带温度异常。我们先进行一系列正演测试,通过试错法修改速度模型,观察不同参数变化对理论走时曲线及波形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修改速度模型的依据。为了更细致地研究速度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我们按照方位角将研究区域分成五个子区域。首先我们对原始地震波形做了预处理,并对速度记录积分得到位移记录。我们选取了地震震中距范围在10°-30°的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通过正演试错来获取中国东部地区过渡带及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和间断面起伏。结果表明,下扬子克拉通东部,华北盆地南部上地幔80-210 km存在一个大约130 km厚的P波低速异常,速度异常约为-2%;410 km间断面之上存在140-150km厚的低速异常,转换带内高速异常由南往北呈逐渐增大趋势;560-610 km深度内高速异常最大,其值可达到1.67%-3.4%。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及朝鲜半岛上地幔80-260 km存在一个180 km左右厚的P波低速异常,速度异常约为-1%;转换带内高速异常较扬子克拉通东部及华北盆地南部更加明显,可达3.67%-4.1%;华北克拉通东北部660 km下方存在1%左右的低速异常;朝鲜半岛660 km间断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沉,且间断面下方存在高速异常,异常值可达2%。研究区域410 km间断面之上普遍存在低速;转换带内均存在高速层;华北盆地南部660km间断面为一梯度带。
其他文献
物流配送问题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和经济应用价值,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众多分支当中,集送一体化配送问题更是得到广泛关注。实际情况中,配送对象在物流活动
本文以兰州HT兴城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可以借鉴的市场定位理论,当前房地产所处的市场环境,说明了本案例的背景及选题意义,简单对HT兴城开发项目进行了介绍。然后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法制体系的不成熟以及我国先天的制度环境因素,企业建立政治关联开展“寻租活动”成为普遍现象。目前我国依然是由政府主导市场的资源配置格局,企业雇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在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机制后,电力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进步着,对电网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案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取得突破。机器人在民用、军用等方面已经越来越举足轻重了。移动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环境下,通过自身配备的传感器感知外界环境
随着人类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火星探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探测器的自主地质分析是远程环境下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自动检测识别场景中的岩石,有选择性的针
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对室内定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在温室大棚中,可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实时定位操作人员并远程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在农作园中,室内定位技术可为农业机器
电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平时的生活中,然而电能质量如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会给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种种问题,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而在电能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带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提出论断: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城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基本经济国情已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过度依赖于物质资源的投入,形成了对资源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