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由东北地区,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块体组成,由于受到西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滞留的影响,地幔转换带及其附近的结构产生了复杂的变化。410 km间断面和660 km间断面作为地幔转换带的上下界面,其横向起伏变化被很多学者研究。三重震相理论走时曲线特征和波形振幅的变化对于间断面的深度及附近的速度结构较为敏感,因此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波形资料的三重震相分析可以研究地幔转换带及附近的结构。本文挑选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6月4日发生于日本北海道地区和2010年8月7日发生于琉球群岛西北部的两个中深源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P波三重震相方法研究得到了中国东部的华北盆地南部,下扬子克拉通,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朝鲜半岛区域的地幔转换带及附近P波速度结构,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转换带温度异常。我们先进行一系列正演测试,通过试错法修改速度模型,观察不同参数变化对理论走时曲线及波形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修改速度模型的依据。为了更细致地研究速度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我们按照方位角将研究区域分成五个子区域。首先我们对原始地震波形做了预处理,并对速度记录积分得到位移记录。我们选取了地震震中距范围在10°-30°的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通过正演试错来获取中国东部地区过渡带及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和间断面起伏。结果表明,下扬子克拉通东部,华北盆地南部上地幔80-210 km存在一个大约130 km厚的P波低速异常,速度异常约为-2%;410 km间断面之上存在140-150km厚的低速异常,转换带内高速异常由南往北呈逐渐增大趋势;560-610 km深度内高速异常最大,其值可达到1.67%-3.4%。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及朝鲜半岛上地幔80-260 km存在一个180 km左右厚的P波低速异常,速度异常约为-1%;转换带内高速异常较扬子克拉通东部及华北盆地南部更加明显,可达3.67%-4.1%;华北克拉通东北部660 km下方存在1%左右的低速异常;朝鲜半岛660 km间断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沉,且间断面下方存在高速异常,异常值可达2%。研究区域410 km间断面之上普遍存在低速;转换带内均存在高速层;华北盆地南部660km间断面为一梯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