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二战后东德和西德戏剧的不同发展道路进行了研究。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个战胜国占领。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分别宣告成立,两个德国分道扬镳。直至1990年两德统一,分裂了近半个世纪的德国才走上新的起点。德国这段异常特殊的历史,极大地影响了德国戏剧的发展,使之具备整个德国戏剧史上前所未有的特点。战争的经历、不同的政治制度、迥异的文化路线,使得二战后的德国戏剧成为了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它在战后社会的重建环境下成长,在两个德国进入东、西两大政治阵营的背景下发展,也在两德重新统一后开启它新的篇章。本文对德国戏剧研究的时间跨度,从1945年二战结束开始至1990年两德统一止。在描述德国戏剧的发展轨迹时,采用自然时间段分期法,在描述每一个发展阶段时,会从外界环境影响和戏剧自身发展两方面对二战后戏剧的发展进行剖析,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家及其作品。在战后的前两年,德国剧院上演的剧目以娱乐剧目、古典剧目为主,当代剧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自1946年起,占领国之间关系逐渐紧张,但到1947年,他们在戏剧上还是继续保持统一方针。直至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剧目《俄国问题》的上演,戏剧道路开始分裂,苏联和西区占领国的宣传战进入德国戏剧舞台,他们彼此禁演对方剧目,统一的德国戏剧生活逐步受到破坏,东、西德戏剧开始各走各路。在民主德国,戏剧因其受众面广、影响力大,被党和政府视为先进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助力,得到大力发展。而民主德国文化政治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对民主德国戏剧从内容到形式予以规定,给民主德国戏剧的发展带来很大限制和禁锢。50年代联邦德国上演的戏剧主要是古典戏剧及来自美、英、法的戏剧,反映当前历史社会生活的德语剧作很少,“寓意剧”成为当代德语戏剧的代表。60年代的联邦德国戏剧在政治化的浪潮下,一扫颓势,呈现蓬勃的景象,“文献剧”、“大众剧”在这股浪潮中脱颖而出。70年代也是联邦德国戏剧昌盛的十年,但戏剧逐渐褪去政治化的外衣。80年代,“后现代”思潮萌发,联邦戏剧也步入“后现代”戏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