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含葸环及紫杉类药物方案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后病理免疫组化(IHC)相关分子指标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探讨该类表达变化现象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女性患者139例。收集临床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并提取年龄、家族史、病理情况、原发灶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新辅助化疗情况、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免疫组化分子指标(ER、PR、HER2、Ki-67及p53表达情况)、术后放化疗及其他相关治疗等信息,随访患者的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使用RESIST标准评价患者的化疗客观有效率及复发转移情况;使用Luminal分型法对患者的乳腺癌病理分子亚型进行分类,对于HER2受体疑似阳性结果,应有FISH检测明确其HER2基因扩增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1)运用配对检验(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分子指标的表达变化的显著性进行分析;2)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各个变量及病理分子指标变化与化疗的客观疗效即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的相关性进行研究;3)运用Kaplan-meire生存曲线法对各因素及分子指标变化下无病生存期(DFS)的统计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39例患者中复发37例,死亡5例。中位随访时间47.5月。新辅助化疗前后ER变化37人(30.08%,P<0.001),PR变化30人(24.39%,P<0.001),HER2变化43人(34.96%,P<0.001),Ki-67下调>5%者68人(55.28%,P<0.001),p53表达变化41人(33.33%,P<0.001)。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级(P=0.013)及新辅助化疗周期数(P=0.002)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情况呈现统计学相关关系。患者通过新辅助化疗无论是否达到pCR, DFS未见显著性差异(P=0.126)。乳腺及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P=0.003),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大于等于4(P=0.007)、组织学低分化(P=0.004)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后Ki-67表达下调超过5%(P=0.015)术后放疗(P=0.029)的患者DFS显著延长。而ER(P=0.001)、PR(P=0.029)转阴,p53突变表达转阳(P=0.003),HER2表达转阳(P=0.106,有差异而未达显著水平)患者的DFS情况较差。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瘤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以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ER、PR的转阴现象及p53突变转阳现象提示预后不良,HER2的转阳现象虽未对DFS构成显著影响但仍提示为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Ki-67表达下调超过5%为预后良好的标志;术后患侧胸壁、锁骨上及腋窝区域的局部放疗不仅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亦可降低全身复发风险,延长DFS;组织学低分化以及更多的化疗周期数有助于患者达到pCR。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pCR不应成为新辅助化疗的首选治疗目标及疗效的最终评价标准,应避免为达到更好缓解效果而增加化疗周期对患者机体造成损害以及诱导肿瘤细胞造成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