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长冷冻象鼻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和远端降主动脉重构的影响。探讨急性A型夹层最佳治疗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15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51.8岁(32-78岁),88.6%为男性)接受了 100 mm或150 mm冷冻象鼻支架治疗。根据冷冻象鼻支架的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短支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长冷冻象鼻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和远端降主动脉重构的影响。探讨急性A型夹层最佳治疗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15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51.8岁(32-78岁),88.6%为男性)接受了 100 mm或150 mm冷冻象鼻支架治疗。根据冷冻象鼻支架的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短支架组113例,长支架组45例。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及主动脉全程CT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及夹层内膜破口,夹层累及范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临床结果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住院死亡率(9.7%vs 6.7%,P=0.758)和脊髓损伤(5.3%vs 2.2%,P=0.674)。主动脉重塑以主动脉内径、真腔内径、假腔内径和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率为评价指标,长象鼻支架组在随访期间降主动脉胸段主动脉重塑比率较高。在腹部水平,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在长象鼻支架组,完全假腔血栓水平在随访期间较短象鼻支架组更为广泛。随访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行再次手术干预降主动脉远端,两组间随访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长冷冻象鼻支架不会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脊髓损伤的风险。在短期到中期的随访中,长冷冻象鼻支架在降主动脉胸段主动脉重构方面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淋巴结转移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之一,是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肿大(短径>1 cm)是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正常大小(短径≤1cm)的淋巴结也会出现癌细胞浸润。文献报道50%以上的转移淋巴结为正常大小淋巴结,然而目前研究对于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子宫颈癌患者比例的关注较少。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患者难以在术前通过传统影像学方法被准确诊断,并因此接受了
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冠心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2002~2017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
目的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治疗前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评估与验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执行,且免签病人知情同意书。我们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了 154例治疗前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获取所有患者的轴位T1WI增强和T2WI图像,使用3D Slicer分割图像,提取乳腺癌、乳腺癌瘤周1cm及乳腺癌及瘤周1cm三个靶区的影像特征。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06
冠心病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PET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心肌缺血的手段,已逐渐成为冠心病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的重要影像学方法。然而在PET参数估计中,通常需要估计血液内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活度曲线(Time Activity Curves,TACs),并结合动力学模型计算绝对定量参数,从而实现心肌血流量化分析。其中,TACs估计的准确性对动
目的:抗沉默功能蛋白1B(Anti-silencing function 1B,ASF1B)是组蛋白H3/H4的伴侣蛋白,它参与了 DNA分子的复制、修复和转录的调节。ASF1B可以调节染色质功能,并被证明有助于肿瘤的发生。既往研究表明ASF1B与宫颈癌、肾透明细胞癌、肺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目前国内外鲜见关于ASF1B在肝癌的报道。本研究探讨ASF1B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ASF1B的表达与临
目的儿童矮小症已经被确定为全球卫生的主要重点问题,本论文目标在于分析矮小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构建矮小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和危险分层系统,为临床提供矮小症个体化的筛查和评估。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深圳市坪山区13所中小学的12504名6至14岁儿童的一个横断面研究。采用体格检查法测定儿童的身高、体重,采用调查问卷法获取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及社会环境因素、母亲孕期及儿童出生情况、生活方式等数据。使用SPS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一种发生于尿路上皮的异质性病变,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患之一,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大约是34:1。据权威数据统计,2020年全世界约有573000新发病例,死亡人数213000例,居世界常见肿瘤的第十位,男性常见肿瘤第六位。发展中国家的膀胱癌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2倍,我国每年新发膀胱癌患者超80000人,男性患者约占75%,年增长率约为4.1%。根据肿瘤浸润深度不同,患者预后也存
一、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目前全球男性最高发癌症之一。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雄激素剥脱疗法,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会导致患者产生激素抵抗和发生远端转移,因此治疗方案较为局限。肿瘤免疫疗法已经在多种肿瘤中被证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临床上前列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性低,免疫治疗效果差。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TIICs)与人类癌症
目的:通常认为限制性的输液策略有利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术中液体治疗具有其特殊性,但是针对脑膜瘤病人术中液体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搜集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评估术中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延迟拔管的影响,从而为限制性的输液策略在这一手术群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东部战区总医院(一家大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