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以Dy3+掺杂Y2O3/Gd2O3系荧光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尿素均匀沉淀技术(以稀土硝酸盐为母盐,尿素为沉淀剂)在较宽成分范围(Dy/Ln=0-10 at%,Ln=Y+Gd+Dy)和温度范围(600-1300 ℃)内就材料的碳酸盐均相沉淀合成、尺寸控制、晶格稳定化、荧光性能及能量传递效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以下主要创新成果:(1)采用尿素均匀沉淀技术合成了单分散球形(Y1-xDyx)2O3前驱体颗粒,所有前驱体均呈现无定形非晶态,化学组成为(Y1-xDyx)(OH)(CO3)·1.4H2O;通过调节尿素浓度实现了颗粒尺寸的有效控制;前驱体煅烧至600 ℃即可获得(Y1-xDyx)2O3纯相,煅烧温度增加至1000 ℃仍能维持前驱体的单分散球形形貌;继续升高煅烧温度至1200 ℃时球形形貌遭到破坏;目标产物(Y1-xDyx)2O3在352 nm(Dy3+的6H15/2→6P7/2跃迁)波长激发下呈现优异的蓝光和黄光发射(分别对应于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跃迁),且黄光发射强度高于蓝光发射强度;材料的荧光淬灭浓度为2 at%,荧光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而不断得到改善。(2)采用尿素均匀沉淀技术合成了(Gd1-xDyx)2O3单分散球形前驱体颗粒,所有前驱体均呈现无定形非晶态,化学组成为(Gd1-xDyx)(OH)(CO3)·1.3H2O;通过改变尿素与稀土阳离子RE3+的浓度比和以有机溶剂部分取代去离子水作为反应溶液均可实现(Gd1-xDyx)2O3前驱体球形颗粒尺寸的控制;目标产物(Gd1-xDyx)2O3在275 nm(Gd3+的8S7/2→6IJ跃迁)波长激发下呈现优异的蓝光和黄光发射(对应于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跃迁),荧光淬灭浓度为2 at%,与Y2O3体系的发光性能进行对比,发现Gd3+→Dy3+的能量传递显著提高了该系荧光粉的荧光发射强度,且其发射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而不断得到改善;目标产物(Gd1-xDyx)2O3在575 nm处的荧光寿命随着Dy3+含量与煅烧温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前者主要是由于Dy3+间的能量传递效应,而后者则归功于荧光颗粒结晶性的不断改善;Gd2O3经1300 ℃煅烧后会产生立方相至单斜相的晶相转变,本文通过掺杂离子半径较小的Y3+实现了其晶格结构稳定化,且其最低掺入量为5 at%。(3)采用尿素均匀沉淀技术合成了[(YyGd1-y)1-xDyx]2O3单分散球形前驱体颗粒,所有前驱体均呈现无定形非晶态,化学组成为[(YyGd1-y)1-xDyx](OH)(CO3)·1.5H2O;前驱体具有良好的单分散球形形貌,即使经1000 ℃高温煅烧仍能较好的维持单分散球形形貌;通过热重分析,发现Y3+与Gd3+的差分沉淀现象;目标产物[(YyGd1-y)1-xDyx]2O3在275 nm(Gd3+的8S7/2→6IJ跃迁)波长激发下呈现优异的黄光发射(对应于Dy3+的4F9/2→6H13/2跃迁);通过[(YyGd1-y)0.98Dy0.02]2O3与(Y0.98Dy0.02)2O3荧光发射强度对比,亦说明Gd3+→Dy3+间存在的高效能量传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