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一体化进展顺利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缔结自由贸易安排风起云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为了顺应世界经济这一发展潮流,加大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和深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于2002年11月与东盟签定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开始加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列中来。经过几年的筹备和实践,从2005年7月开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实施《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协定》,区内货物贸易进入了全面减税阶段,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己成功全面地铺开。 由于东盟与我国在地理位置、安全、文化以及历史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关系,因此处理好与东盟的关系对我国对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推动双方的合作从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将有利于消除东盟国家对我国的戒心,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国家外交发展战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的角度来说,由于在此之前,我国还从未参加任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学术界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寻求理论支持的过程中也将为我国学术界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实践的场所。本文首先总结了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其分析框架,然后根据理论模型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得到了相关理论的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过实践的检验,将为我国今后参加更加广泛的区域合作奠定理论基础并积累成功的经验。 在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议以后,东盟也开始与日本、美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洽谈类似的自由贸易安排。从东盟的历史来看,这是符合其在亚太地区向来采取的平衡大国力量的外交战略的。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通过东盟的活动,从客观上间接地对东亚更大范围的合作产生了推动作用。那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何对日本、进而对整个东亚合作产生影响呢?在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与日本-东盟经贸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后,发现日本-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比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然而,我们知道,在中国与东盟签署协定前,日本对与东亚各国缔结自由贸易的协定态度并不积极,之后态度却发生改变,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寻求答案。各种经济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在各种包含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东亚区FTA中,中国得到的利益是最多的,远远超过了日本。因此如果模型测算的结果与现实相符,中国将有可能很快赶上日本,这将威胁到日本在东亚的经济霸主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日本计划中与东亚各国缔结自由贸易的时间表进行分析,从而推论:目前日本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出于无奈的选择。这是因为:如果不参与,日本只能看着中国获益,自己不但没有任何收获而且面临全部的负面影响;反之,则收益虽然小于中国,但能避免某些负面影响。随着日本这个亚洲经济霸主的加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将受到重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目前还有待观察。----这便是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后引申出来的一个思考,即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得到的启示。 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运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的分析工具,结合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得到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支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了推动作用。但日本参与区域合作的目的及其对东亚合作产生的影响如何,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