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思维方式下的现代课程唯一的目标就是将整体分割成独立的各部分,这样现代课程与教学也变成了分裂的、孤立的、非联系的。人类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文明时期,即生态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文化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态价值成为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因此,生态文明时期的到来为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方国家作为生态主义思想发端和发展的主阵地,对其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发展进行研究在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还能够在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和我国与生态主义有关的课程思想和理论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在总结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我国课程理论。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全文共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导论。阐释了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研究的缘起、背景、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对生态主义和生态主义课程两个术语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分析了国内外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历史发展。生态主义课程思想萌芽于十八世纪中后期十九世纪初期,以自然教育思想为代表,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生态危机为导火索,以注重课程环境,尤其是隐性课程,倡导课程系统的平衡,消除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课程对话为主要特征。第三部分,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的基础。生态危机频发、现代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环境保护运动的大规模兴起等社会因素为生态主义课程思想提供了发展的温床,包括卡普拉生态世界观、怀特海过程哲学、雷尼尔神圣的循环在内的生态哲学,卡逊和奈斯的生态伦理学则为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第四部分,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的主要成果。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和观点,此处仅就国内研究较少的几个思想成果进行详细介绍,基于生态素养的课程理论,基于神圣循环的过程教学法,鲍尔斯和弗林德斯的反映式教学都是其中重要成果。第五部分,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发展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对国外课程思想进行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用来指导我国课程实践。我们要在深入了解西方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基础上,找到国外课程思想与我国课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点。培养有生态素养的教师,培养学生联系的观念,促进本土化课程研发是我国课程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