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道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而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着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人类文明史的各个阶段,不同阶级的思想家都对人道主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人道思想。但这绝非无源之水,马克思在概括无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同时,深入地研究了他以前人道主义思想的成果和演化过程,批判地继承了以前人道主义发展的逻辑,从而使他的人道主义既有鲜明的现实性,又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与人类的其它思想发展一样,人道主义也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奴隶制时代和封建时代,再到资本时代,人道主义从内容上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中国的人道思想和欧洲的人道思想虽然有重大差异,但又有其共同点,并互相影响。 因此,人道主义也是逐渐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发展的。同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一样,人道主义也是随资本主义社会的进展而成为系统的学说体系的。为了反对封建的以神道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提出了他们建立于资本私有和自由竞争基础上的人道主义系统理论,从而使初级形态的人道主义嬗变成完整体系的阶段。 据此,人们习惯于将人道主义视为资产阶级的专利。于是便在传统认识上觉得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属于完全不相容两种理论形态。这是因为:第一把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混淆了;第二,把人道主义与哲学唯心主义相混淆了。(历史上的诸多理解歧义以及胡乔木等的人道主义理解皆出于此),但当通过将人道主义投放进世界整体图景中考察时,便会发现: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学说,其基本类型,不同人格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人道主义。只有到了马克思的实现类人道主义即共产主义,才是人道主义的最高阶段。如此而言,人道主义作为理想学说,它本身并非是历史科学学说或历史哲学学说,而历史科学或历史哲学只是提供了其理想学说的论证手段。人道主义既可寻求唯心主义,也可以寻求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论证手段。而马克思是以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论证手段的。 如果澄清上述理论上的混淆,便可清晰分析出:马克思是人道主义传统的继承人的变革者。所谓继承,是因为他的类人道主义是对费尔巴哈等类人道主义的扩张的最新形式。所谓变革,是因为共产主义是对传统人道主义的创新和变革。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视为对立以及人道主义只能属于社会主义伦理观明显缺乏逻辑根据与事实根据。 坚持马克思人道主义便是坚持“实践人本主义”即人道主义必须是实践的运动,也便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道路。 其实,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乃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目的),是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实践转换。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价值体现。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本质特征是由社会主义的目的(即价值目标)和实现目的的基本手段构成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也就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实现这个目的的基本手段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实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坚实的物质基础,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反对把历史科学道德化,反对脱离现实的社会主义条件去构想人的理想化。因为社会关系的人道化需要现实的物质基础即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而这种物质基础的发展和积累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在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只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企图依靠道德调整和生产关系公有化来实现一切人的“公平”、“平均”,这是把伦理道德原则绝对化的历史唯心主义,其结果只能事与愿违。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管怎样重要它也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手段。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关系的人道化,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因此,不能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提高,无疑是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发展不是单一目标的单面过程,而是多种目标的整体过程。由此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便是坚持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而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恰恰彰显出执政党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执政理念的新的跃迁。 同样,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时并进的宏伟事业,坚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还是国际交流与对话的公共话语。直面今天的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价值凸显,只有人道主义才能团结与连接最广泛的人群,这越发显示出成为21世纪新的时代精神的复魅。 全文分导语、上、中、下三编、结语等五个部分。导语部分意在说明选题的背景及价值;上编:评述马克思人道主义前的初级形态人道主义,以期表明人道主义的普世化价值以及为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出场提供了可能;中编: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合法性生成与价值指向,特别是正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并进而证明了共产主义作为人道主义最高形态的合理性。下编: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实践的可能性,将人道主义作为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并为当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构确立了人道主义实践转换。结语: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将作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越发显现出独特的价值。 本文旨在调整过往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目光,消弥传统的认识“断裂”,并通过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还原”,从而置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生成的合法性与新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的广阔性。 本文的创新性在于:第一,确立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既是价值观、伦理观,也是世界观与历史观;第二,确立共产主义作为最高人道主义以及当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执政理念的生成合法性;第三,确立对于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解读视角即研究历史及发展规律的社会视角与研究人的人的视角;第四,确立人道主义应作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其蕴涵的价值指向为和平、发展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