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语和日语中都有颜色词。所谓颜色词,是指用来表示颜色的词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颜色词不仅可以表示颜色,还通过比喻的手法扩展出了各种语义。汉日颜色词的对比研究中,通过对“青”、“赤”、“黄”、“黑”、“白”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五个颜色词均通过隐喻和转喻的途径扩展了语义。而现有的有关汉日颜色词“绿”的研究多偏向于探讨其文化、象征意义,聚焦语义扩展过程的研究较少,且其语义扩展模式不够明确。此外,这些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和日语中都有颜色词。所谓颜色词,是指用来表示颜色的词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颜色词不仅可以表示颜色,还通过比喻的手法扩展出了各种语义。汉日颜色词的对比研究中,通过对“青”、“赤”、“黄”、“黑”、“白”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五个颜色词均通过隐喻和转喻的途径扩展了语义。而现有的有关汉日颜色词“绿”的研究多偏向于探讨其文化、象征意义,聚焦语义扩展过程的研究较少,且其语义扩展模式不够明确。此外,这些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借助词典解释来分析语义,采用语料库和实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认知语义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和语料库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共时的角度探讨汉日颜色词“绿”在语义和语义扩展上的异同,并探讨产生异同的原因。本研究首先收集了日汉语的相关词典和语料库中关于颜色词“绿”的相关义项,并以此为基础,选定了拟考察义项。再通过文献研究确认二者的原义,并通过面向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的心理实验确认了二者的原型义。然后对上述拟考察的义项进行了分类,按照分类探讨义项之间的扩展模式和过程,最后总结出了二者的语义网络。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探讨了汉日颜色词“绿”在原义、原型义、扩展义、语义的感情色彩以及语义扩展模式和过程上的异同,并探讨了这些异同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二者的相同点为:(1)原型义都为“像草木的叶子一样的颜色”;(2)扩展义都有“树叶”、“植物”、“绿化”、“通行”;(3)语义扩展过程的方向都为从具体的视觉领域到相对抽象的社会领域;(4)语义扩展模式都有隐喻和转喻。两者相同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由于人类共通的认知基础所形成;二是受到全球化环保意识普及的影响。另一方面,二者的不同点在于:(1)汉语颜色词“绿”的原义是“青黄色的帛”,而日语颜色词“绿”的原义为“树叶沾了水之后水灵灵的样子”;(2)日语的“绿”所表示的颜色范围比汉语的“绿”更大;(3)日语的“绿”没有而汉语的“绿”有的扩展义有“变绿”、“形容水清澈纯净”、“无公害、无污染的”、“穿着艳丽”、“奢靡华丽”、“不贞”,汉语的“绿”没有而日语的“绿”有的扩展义有“表示初夏”、“自然环境”;(4)在感情色彩上,汉语的“绿”有“穿着艳丽”、“奢靡华丽”、“不贞”这三个贬义义项,而日语的“绿”则没有贬义的用法。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1)中日两国人的审美意识不同,中国人比较注重具体的事物,而日本人比较注重对事物的感觉;(2)中日两国人的季节感不同,汉语的“绿”常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而日语的“绿”却可以表示初夏;(3)受日语中“青”和外来语“グリーン”的影响,以及日语“绿”本身词性的限制,日语“绿”的扩展义比汉语“绿”少很多;(4)受中国五行说的影响,汉语的“绿”自古以来被看作不正的间色,所以扩展出贬义的义项,而日语“绿”没有受到这种影响,因此没有贬义义项产生。此外,本研究还与颜色词“青”、“赤”、“黄”、“黑”、“白”的汉日对比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这五个颜色词均存在隐喻和转喻两种语义扩展模式,与本研究“绿”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扩展方向上,“白”和本研究“绿”的扩展方向相同。
其他文献
洛河炼山坡铅锌矿位于黄草岭倾没背斜东侧、北西向褶断带与北东向褶断带交汇部位,近南北向断裂及层间破碎带较为发育。黄铁矿化强烈,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萤石化较普遍。矿体赋存于大龙口组(Pt2d)第四、第五段层间破碎带中,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中小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本文详细论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含义和特点,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工作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清晰定位了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粗放等多种问题。结合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分析,得出了要进
矿区位于双江陆缘弧带内,主要出露新元古界澜沧群勐井山组和曼来组变质岩,褶皱不明显,主要断裂带为小南美断裂(F1)及其东侧的勐库-双江断裂。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小南美断裂(F1)的北西向分支断裂带(F3)中,呈似层状。沿断裂破碎带见煌斑岩、片理化斜长花岗岩、电气石化石英斑岩等小岩脉体,具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文章通过梳理王澍写作中“自然”这一母题,并对照其近期建筑项目,阐述自然这一宽泛概念在王澍设计中的转化和表达。文章细分出王针对自然解读的三个层面,通过“江山”“景观”和“道法”作为概念的延展,引申出王在其理论与实践中对于表象世界、身体经验和内部结构的总结与思考。文章同样关注王澍在对于自然论述中的主要参照物古代山水画的解读,并试图论证山水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在王的建筑设计中从技法到概念的引申。通过分析
本研究系统调查了鄂香2号在3个典型示范点的示范表现,并小结了其单产600 kg/667 m~2的高产栽培技术:无人机飞播用种量6~7 kg/667 m~2或机械移栽基本苗6~7万/667 m~2,可保其有较高的成穗数;纯氮用量15~16kg/667 m~2,N、P、K比为2∶1∶1.5,采用底肥为主的分次施肥策略,可保其全周期平衡的营养需求;草害防控重点放在“一封二杀”上,对主要病虫重点放在预防和
介绍英语课本剧及其对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梳理归纳英语课本剧的来源,并从学生和课程设置两个层面分析英语课本剧的实施原则。以山东省某小学英语教师改编的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为例,介绍英语课本剧的实施步骤和实施难点。总结提升英语课本剧表演效果的有效措施,即以教材为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基础性语言教学,使教学铺垫层次化;加强教师示范,使表演更加有效;因材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英语课本剧作为学习与表演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得到全方位锻炼,通过合理运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效教学和素质教学变成各个阶段教育的教学目标。课堂小结是一种顺应高效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每节课快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及时回忆和巩固这堂课上所学的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讨论了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的问题,希望能为课堂小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夯实学生的基础认知,还要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借助课本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课本剧之于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改编教材文本,然后进行表演的一种短剧形式。课本剧的展示需要学生创新表达、设计表演、处理信息、开创合作、重新审美等,显然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强大的创新思维做支撑。因此教师可让课本剧在英语课堂
以羧基和叠氮基进行端基修饰的聚乙二醇为连接臂,先通过酰胺化反应将聚乙二醇与壳聚糖接枝,再在硫酸铜的催化下与通过模拟天然抗菌性多肽结构设计的端基被炔化抗菌性多肽(WW11)进行点击化学反应,得到抗菌肽大分子偶联物CS-PEG-WW11。该偶联物的~1H-MNR谱证实WW11的接枝率为11%;TEM照片显示其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直径约为100 nm的纳米微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实验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