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者对课程整合有着不同的阐释。Fogarty (1991) 列出课程整合的十种模式,可归结为单学科内部整合,跨学科整合和学习者内部和彼此之间的整合。与此同时,Drake (1993)提出课程整合的三种构架,即多学科、学科间及真实世界的整合。还有,教育家James A. Beane (1997)认为课程整合是一种课程设计,以真实世界的问题作为课程组织的中心而不考虑学科间的界限。另外,Ingram (1979) 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人个性的发展。运用以上关于课程整合的观点到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则发现,英语首先是作为一门语言有其独特的功能,可以被视为一种整合其它学科知识的工具并反过来通过英语自身课程整合的方法来达到英语教学目的。因此,视听说课是通过形式上整合影视课,听力和口语以达到实质性的学科知识的整合。总而言之,确立视听说课为英语课程整合的典型案例是合乎理据的。为研究这一案例,一方面,本论文将从内在的角度来探讨整合的必要性,如语言及语言学习的本质,二语习得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相比视听课而言,视听说课更能反映出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模式,其中听和说是同时整合而不是人为的分开。另外,在视听媒介的帮助下,视听说课可以通过创造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降低学习者的情感焦虑,增强互动和增加可理解性输出以大大地促进二语习得,是其分开的方式所不能达到的。还有,视听说课通过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在整合多元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视听说课充分利用视听媒体来向学习者生动地呈现各种文化现象以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就整合的必要性来说,本文还从外在的角度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市场需求以及资源优化等来探讨。传统的课程设置似乎是本末倒置,过于强调输入课如阅读课而不是输出课如口语课。改革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必要把输出课和输入课进行整合。另外,设置一门新的课程时将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考虑在内同样很重要。最后,把视听说课的设置作为一种投资,也是为了优化资源,降低成本并同时达到多种课程目标。除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之外,本论文也试图探讨此种整合的可行性。在视听媒介的帮助下,视听说课可以超越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最优化的超文本的语言学习环境。由此,视听媒介可以作为整合听说的课程工具。也就是说,英语课程整合如视听说课的可行性可以通过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来促进。关于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因素。根据作者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很有信心的是阅读能力而非听说能力并缺乏基本的跨文化交际常识。还有,学生们赞成将听说整合为视听说课,他们对视听说课材料及活动的选择有自己的偏好。不可避免地,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不能忽视学习者的需求,因为这是任何课程设计的根本基础。总而言之,视听说课可以被确立为英语课程整合的典型案例,其设置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及学习者需求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作为英语课程整合案例的视听说课的设置是可行的,虽然还需考虑其它因素。最后,所有这些探讨促成作者确立英语课程整合的尝试性概念,认为英语课程整合是一种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二语习得,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最终加强素质教育。当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出现,作为英语课程整合案例的视听说课,其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