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大城市,“洋节”流行现象日益成为国人生活中一道显在的文化景观,并对中国人,尤其是青年群体的行为、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应用文化符号学的分析方法,立足于文化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大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状况为参照系,对洋节行流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符号学剖析,梳理出洋节流行的多种因素,以期对复兴中国传统节日有所借鉴,并以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为陷入消费主义泥淖中的现代人重建精神价值和意义体系。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论文的学术价值、论文的创新性、相关研究和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主体搭建了一个圆形理论框架:节日与文化(第二、三章)——文化与符号(第四章)——符号与消费(第五章第一节)——消费与文化(第五章第二、三节)——文化与节日(第六章),层层剖析、环环相扣。 第二章首先对洋节流行进行了现象描述,随即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中西方主要的传统节日,并在此基础上以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对中西方节日进行了文化差异的比较。 第三章反思传统节日的现代困境,梳理出现代化进程中导致节日衰落的原因,如文化的变迁(如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民族心理结构的外向性发展)、理性精神的发展、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官方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 第四章分全面展开文化符号学的分析,从如何保证传播有效性的角度对节日文化符号化的必然性趋势进行了理论探索,对洋节流行所引入的精神狂欢对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巨大感召力进行了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