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甸刺玫是我国蔷薇属特有种之一,是蔷薇属目前唯一有报道的10倍体植物。作为蔷薇属原生种中的直立树状灌木,中甸刺玫的花冠大、花色鲜艳,是十分重要的蔷薇属育种材料和观赏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但自然状态下中甸刺玫的种子萌发率极低,主要通过根檗苗进行繁殖,极易因气候变化和原生境破坏而面临灭绝的危险。本研究调查了中甸刺玫原生地的分布现状和生物特性,研究其嫁接和根插繁殖技术,通过比较在昆明引种驯化栽培和原生地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探索中甸刺玫引种到昆明的可能性及关键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中甸刺玫自然分布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县的小中甸坝子和热水塘坝子,东经99°43′24″99°52′02″、北纬27°29′28″27°41′17″、海拔32103282m。联合村、乃司村及和平村是中甸刺玫现存的3个自然居群所在地,居群间的表型性状有显著差异,个体间表型多样性丰富。在香格里拉植株从4月中旬萌芽生长到11月上旬,生长期182193d,落叶休眠期183184d。2)中甸刺玫不同时期芽接和枝接的成活率77.1199.56%,成苗率为75.7898.00%,植株生长旺盛。2月枝接的成活率最高,8月和2月芽接的成活率和成苗率较高。春季根插中甸刺玫的成活率为6069.330%,夏季根插的成活率为3.9215.680%。根插的植株生长缓慢,长势弱。3)昆明栽培的植株从12月下旬到次年1月上旬落叶休眠4265d,生长期300323d,有明显的夏梢生长现象。较长的生长周期保障了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植株积累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保证了旺盛的生长势,这是中甸刺玫在昆明的当年生新梢长和直径均高于香格里拉植株的重要原因。露地栽培的植株比大棚栽培的植株开花、结果物候期早。大棚栽培的植株新梢生长的物候期比露地稍早,夏季则因棚内高温强迫休眠,影响植株正常的开花结果。4)中甸刺玫引种至昆明后叶片光补偿点(LCP)和CO2补偿点(CCP)较香格里拉高,而光饱和点(LSP)和CO2饱和点(CSP)则略有下降,但变化幅度不大。饱和光合速率(Pmax)和最大羧化效率(Vcmax)较香格里拉有所下降,分别为香格里拉植株的79.87%和87.51%。昆明植株的叶片气孔导度(Gs)下降为香格里拉的43.60%,减少水分蒸腾以适应昆明的低湿度环境而叶绿素a和b含量较香格里拉的低,减少过剩光能吸收以适应较强的光环境。昆明的植株增加了叶氮在羧化系统(PR)、电子传递(PB)和捕光叶绿素蛋白复合体中的分配系数(PL)来提高叶氮在光合器官中的利用效率。5)每月每株分别施7.5g尿素CO(NH2)2、4.541g磷酸二氢钾KH2PO3、1.062g硫钾K2SO4使N:P:K为7:4:1时中甸刺玫生长良好。氮不足影响生长,氮过高抑制生长;缺N和NPK比例失衡时新梢的生长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说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促进生长发育。6)中甸刺玫嫁接苗在昆明34年即可开花结实,植株的叶片、花冠直径和果实等均比香格里拉的小,花期也提前约2个月。两地的花期持续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主要观赏性状没有发生改变。植株引种至昆明后不需要特殊的保护就能够顺利露地越冬和越夏,生长良好且能正常开花结实,仅发生常见的病虫害,可预防和控制,说明中甸刺玫能够适应昆明的自然环境,可以被成功引种。上述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嫁接繁殖提高中甸刺玫的抗性及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其叶片的生理调节功能可减少光照及高温对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将其成功引种到昆明,实现迁地保存和引种驯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