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外科干预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探讨不同病变部位、不同分型术后血管累计通畅率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 材料和方法:对214例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南开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患肢症状,收集Rutherford分级资料、可能危险因素、术式、血流动力学踝肱指数、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TASCⅡ分型的髂动脉段病变及股动脉段病变的A、B、C、D型资料。术后进行疗效判断,对214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月、6月、12月、24月定期随访,统计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期内所有患肢的总累积通畅率,不同病变部位血管累积通畅率,不同分型累积通畅率,同时评价可能危险因素对术后血管累计通畅率的影响。 结果:214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治疗后,随访3、6、12及24个月期间,75例(35.05%)患者患肢症状显著好转,134例(62.62%)好转。术后下肢动脉的踝肱指数ABI(0.82±0.18)较术前(0.33±0.09)显著提高,平均提高0.46±0.13,P<0.01。患肢术后3个月的总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5%,术后1年及2年的肢体保全率均为79%及69%。髂动脉段术后3月、6月、1年及2年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100%、94%、89%及81%,显著高于主动脉段:93%、85%、76%及65%,P=0.017。A、B型病变血管术后累积通畅率:98%、97%、93%及87%显著高于C、D型:93%、88%、88%及70%,P=0.000。A、B、C、D型2年内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1%,75%、62%及55%,统计分析显示A型累计通畅率显著大于B、C、D型,P<0.05;B型显著高于D型,P<0.05;C型与D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CⅡ分型,吸烟,冠心病是影响下肢血管术后累计通畅率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年龄、病变动脉、高血压,脑血管病对其累计通畅率无明显影响。 结论:血管腔内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及肢体保全率。TASCⅡ分型中A、B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累积通畅率较C、D型高,髂动脉段较股动脉段高。TASCⅡ分型,吸烟,冠心病是影响下肢血管术后累计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