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作为一种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基于近年对肠道微生物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可能的相关机制。全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住院患者及周边居住的健康志愿者。利用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受试者粪便标本进行16S r RNA基因及ITS基因测序,分析细菌物种特征及细菌群落组成,对银屑病患者肠道细菌群多样性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探讨细菌群落变化与银屑病的关系。首先,利用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满足入组条件的12名银屑病患者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对应的DNA序列测序并评估不同亚型银屑病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似性,发现了寻常型银屑病及脓疱型银屑病的肠道细菌群在相似的进化背景下并未出现明显的种群构成差异。在此基础上,选取银屑病中最常见的亚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22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同生活环境、年龄、性别比、BMI相当的23个健康对照组样本对其肠道菌群的细菌及真菌菌群进行了检测,发现两组细菌群α多样性无差异,分析β多样性可将疾病患者部分分离,且在银屑病患者中细菌总丰度显著降低;在银屑病患者中,占主要比例的细菌菌门与健康人相对一致,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不同样本的细菌菌属组成差异较大,经LEfSe分析筛选出可作为标志物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的物种,在银屑病中厚壁菌门,梭菌目,梭菌纲,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显著升高;健康人组显著升高的生物标志物物种有艾普西隆变形杆菌纲、弯曲杆菌目、弯曲杆菌科、弯曲杆菌属、拟杆菌目、拟杆菌科。在银屑病患者中,有或无高尿酸血症对其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无影响。相较于细菌,银屑病患者肠道真菌丰度显著增高及α多样性显著降低,组间分析可将大部分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分离;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真菌中占主要成分的真菌菌门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亚门、新丽鞭毛菌门,但相对丰度差异较大;通过对各层级真菌相对丰度分析,发现酵母菌属在银屑病组标志性地显著升高,在健康人中显著升高的物种有接合菌门,毛霉菌属,亡革菌属,马拉色菌属等真菌。第二部分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针对8例寻常型银屑病及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组装、功能预测和注释,与已知的微生物物种基因库及KEGG功能通路进行比对,分析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全基因组的基因多样性差异、物种及物种起源差异、功能与代谢通路差异,并在物种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有银屑病诊断价值的标志性差异物种;一方面,宏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再次验证了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中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趋势;另一方面,银屑病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群基因在炎症相关的通路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银屑病组中显著升高;和以代谢相关通路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脂多糖的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藻酸盐代谢、醚脂质代谢、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组中显著降低;最后筛选出了厚壁菌门、Lachnoclostridium sp.YL32、类芽孢杆菌科、类芽孢杆菌属、Baci llus virus Shanette、Morbillivirus相对丰度可作为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指标。第三部分基于银屑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中有显著差异的菌属分析结果,建立酿酒酵母菌体外与肠上皮Coca-2细胞及THP-1细胞共培养模型,阐明酿酒酵母菌对肠上皮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建立酿酒酵母菌体外与THP-1细胞共培养模型,进一步阐明差异菌种对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研究发现体外实验条件下酿酒酵母菌不引起Caco-2细胞的炎症反应,但高浓度的酿酒酵母菌与Caco-2细胞共培养24 h可促进Caco-2细胞的死亡;不同浓度的酿酒酵母菌对THP-1的炎症反应为双向影响,酿酒酵母菌可在白念珠菌孢子成分存在的条件下抑制THP-1细胞TLR2、TNF-α、IL-β与IRAK1 mRNA的表达并促进IL-10mRNA的表达;酿酒酵母菌在与白念珠菌共培养时对THP-1细胞IL-17和CXCL1 mRNA表达影响呈双向作用,低浓度时抑制表达,高浓度时IL-17和CXCL1 mRNA表达增高。银屑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究对银屑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深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变化,并对酿酒酵母菌对肠道炎症稳态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研究对于临床通过肠道菌群诊断和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