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广受学术界的关注。意境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历代学者对意境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文论阶段、现代话语转换阶段和当代研究阶段。如今,意境研究已形成了“情景交融”说、“想象联想说”、“情感气氛”说和“典型形象”说四大主流观点,与之相关的理论成果亦颇为丰富。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关于意境的实质各说各话,缺乏统一认识。第二,现代化了的意境理论是否具有普世性尚有待论证。本文的研究从学术史综述开始入手,提出了意境理论普世化、意境实质多元化的设想,并采用平行研究的方式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察了意境理论对西方抒情文学的适用情况。而后,本文对意境理论的普世价值作出了提炼: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意境区别为图像性的、情感性的和精神性的,并且分别明确了它们的实质:图像性意境的实质是审美想象空间的开拓,即图像感。情感性意境的实质是情感气氛,即艺术气氛。精神性意境是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的升华与超越。 本文主要就前两种意境类型展开讨论。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视阈下,本文分别概括出图像性的意境和情感性的意境的一些规律:图像性意境具有形象的关联性、延展性和空间感;情感性意境具有声音表现性和交融性。此后,本文以意象派和湖畔派的相关作品为例分别考察了两种意境及其相关规律对西方英美抒情文学的适用情况。此中,本文还总结出一些普世性的、关于这两种意境的具体规律。在末尾部分,本文还对图像性意境和情感性意境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作为一篇比较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本文所作出的理论创建是建立在对中西方诗学、美学相关范畴的翔实对比与考察的基础上的,并且具有众多古今中外的诗歌文本分析作为论据支撑。其中,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诗学、美学相关范畴的比较研究打破了传统意境研究仅局限于中国古代文论文献领域的桎梏,让现代话语转换完成之后的意境理论得以与西方诗学、美学领域中的诸多范畴相互通约。而本文对古今中外诗歌作品(以意象派和湖畔派为例)的文本分析则为将意境理论推向世界文学作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最后,本文对这两种意境和它们的交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意境理论的普世价值并将它推广到西方抒情文学领域。在本文的主体部分完结之后本文还就精神性意境的问题作了简单的专章探讨。总而言之,本文致力于发掘意境的普世性价值,从而为建立中国文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将之付诸于实践应用的使命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