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内脂素、HMGB1的动态测定及其与早产儿脑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fe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早产儿的存活率也随之增高,但是10%-20%的早产儿仍存在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问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如何早期诊断、早期防治,迫切需要解决。早产儿脑损伤其发生除与早产自身因素有关外,最常见的还与缺氧缺血、感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近些年研究表明,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脑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变化。内脂素(visfatin)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前炎性因子,正常情况下在脑内的神经元及脑血管内皮细胞中少量表达,而低氧血症是内脂素升高的促进因素。随着内脂素水平的增高剂量依赖性的上调IL-1β、IL-6和TNF-a等水平,启动脑损伤中的炎症级联反应。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当缺氧缺血造成脑损伤后,早期HMGB1是由受损的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被动释放,它是启动和维持炎症瀑式反应的中心分子,放大了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炎症反应,增强炎症反应强度,延长炎症病理过程,加剧脑损伤。本研究动态对血清内脂素及HMGB1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影响做出观察:探讨1、血清内脂素、HMGB1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动态变化规律,2、血清内脂素、HMGB1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诊断及病情程度的关系,了解继发性炎症反应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产科出生随后转入儿科新生儿病房围产期存在缺氧缺血高危因素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围产期缺氧缺血高危因素包括:围产期窒息、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功能异常、脐带异常、孕妇贫血。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学检查或头颅磁共振成像进行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及分度:无脑损伤组50例,脑损伤组30例,其中轻度脑损伤组16例、中重度脑损伤组14例。所有入选早产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取脐动脉血2ml,并于生后第1-2天,第7天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2ml于干燥促凝管中,室温静置半小时后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1ml分装于EP管中,-70℃冰箱留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脂素、HMGB1的水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结果采用率(%)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两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用SNK法;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统计学处理取双侧检验,检验水平α=0.05,P<0.05者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选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均做了组间均衡性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Table1)2围产期缺氧缺血高危因素与早产儿脑损伤关系:脑损伤组围产期窒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与无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妇贫血脑损伤发生率与无脑损伤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别(P>0.05)。(Table2)3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HMGB1水平测定:脐血、生后第1-2天、生后第7天三个时间点,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63.68±12.5,72.37±11.95,57.34±9.7)、HMGB1(66.44±12.25,75.93±13.3,71.93±12.05)均明显增高,与无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52.67±15.33,54.90±11.96,52.28±9.77)、HMGB1(49.80±10.04,43.25±7.52,40.61±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34,Fig12)4不同程度脑损伤血清内脂素、HMGB1水平变化:脐血、生后第1-2天、生后第7天中重度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68.58±11.57,77.15±12.04,60.73±7.58)、HMGB1(70.97±13.21,82.85±10.46,76.65±11.71)水平均高于轻度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59.40±12.0,68.18±10.50,54.38±10.58)、HMGB1(67.47±10.14,69.85±12.75,67.81±11.07)水平。轻度脑损伤组脐血内脂素与无脑损伤组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脑损伤组脐血HMGB1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2天轻度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HMGB1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7天轻度脑损伤血清内脂素(54.38±10.58)与无脑损伤组(52.28±9.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7天轻度脑损伤血清HMGB1(67.81±11.07)与无脑损伤组(40.61±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56,Fig34)5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血清内脂素、HMGB1水平动态变化:脑损伤组脐血内脂素、HMGB1水平增高;生后第1-2天继续增高,同脐血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7天血清内脂素水平下降,轻度脑损伤组可降至无脑损伤组水平(P>0.05),中重度组未降至无脑损伤组水平(P<0.05),生后第7天血清HMGB1无下降,同生后第1-2天血清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HMGB1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ble78,Fig56)6早产儿脑损伤组血清内脂素、HMGB1水平的相关分析:脐血、生后第1-2天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MGB1的水平呈正相关(脐血r1=0.529,P1=0.003;第1-2天r2=0.634,P2=0.000),生后第7天无直线相关性,统计学比较无差异(第7天r7=-0.008,P7=0.882)。(Fig789)结论:1围产期窒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带异常、胎盘异常是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2早产儿脑损伤血清内脂素、HMGB1明显增高,且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3血清内脂素、HMGB1在脐血、生后第1-2天的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且在第1-2天有明显正相关性,说明两者在脑损伤早期的变化趋势一致,可能协同早期继发性脑损伤的过程,临床中可通过监测二者水平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其他文献
偏头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衡量偏头痛对患者影响的评价工具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关于偏头痛影响的评价工具分为生活质量量表及残疾程度相关量表,在众多的量表中,研
历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记录着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初中历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向高素质发展,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大
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并发症。血管钙化导致血管弹性和血管顺应性降低,使血管疾病突发事件增加,如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很多
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项目原文《海洋绿色经济》(Green Economy in a BlueWorld),由联合国环境署为首的组织联合发布,是一份关于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报告。笔者所译章节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省会辖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概况,咨询员工作服务现状和求询者接受VCT服务情况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省会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现状,对门诊利
除了烧钱之外,降低顾客流失率、增加获客渠道成为大多食材供应商们寻找出路的选择.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有了80%的增长,2018
商务礼仪课程对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程教学中的实训课是让理论转变成实际工作中可以实现学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阐述目前高校中的商务礼仪实训课存在问题
  目的 探讨骨髓的PET 参数在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LA-HLH)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 例初治LA-HLH 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初始治疗前接受PET-CT 以及骨髓穿刺和
会议
对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因素 ,目前研究较多的物质有凝血酶 ,血红蛋白 ,心钠素等。研究表明 :出血早期 4 8~ 72小时内脑水肿与凝血酶等物质的直接刺激有关 ,而 3天后脑水肿
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把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可视化。思维导图正是通过对整体和局部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