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LEV)群体药动学(PPK)模型,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2.探讨MDR1C3435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的关系。方法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LEV血药浓度;2.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DR1C3435T;3.应用NONMEM法建立LEV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患者生理指标、LEV血药浓度、MDR1C3435T基因型以及合并用药等因素对LEV药动学参数的影响;4.根据疗效评级将癫痫患者分为耐药组和敏感组,比较MDR1C3435T基因分型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 HPLC法测定LEV血药浓度,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1x0.00173(r2=0.9994),线性范围1~80μg mL-1。提取回收率86%~89%,方法回收率99%~10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2%;最低检测限0.5μg mL-1(S∕N≥3)。2.99例癫痫患者MDR1C3435T基因型分布频数:CC型33例(33.3%)、CT型52例(52.6%)和TT型14例(14.1%);CC、CT和TT各基因型分布频数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0.05)。3.基于99例癫痫患者150个血样数据及相关指标,建立左乙拉西坦PPK模型,最终回归模型为:0.303清除率:CL2.45WT0.227(L-147e h),表观分布容积: V27.7(L)。体重(WT)是影响左乙拉西坦药动学参数的主要因素。4.耐药组47例患者MDR1C3435T基因型分布频数分别为:CC型13例(27.66%)、CT型29例(61.7%)和TT型5例(10.64%);敏感组28例患者MDR1C3435T基因分布频数分别为CC型9例(32.14%)、CT型14例(50%)和TT型5例(17.86%);耐药组患者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51%和41.49%,敏感组患者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14%和42.86%。CC、CT、T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082和0.774,>0.05)。结论1. HPLC法测定LEV血药浓度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治疗药物监测与药动学研究。2. PCR-RFLP技术检测MDR1C3435T,方法可行,结果可靠。3.本文建立的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PPK模型稳定有效,具有较好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4. MDR1C3435T多态性可能不是癫痫耐药的影响因素。